至于受“两美”影响的中资金融机构,在半年报发布会上均有披露,中行、工行、建行、交行、招行和中信银行卷入“两美”漩涡。
中行持有“两美”相关债券规模亚洲最大,半年报显示,中行在7月至8月期间售出了与美国房利美、房地美相关价值46.12亿美元的债券,中行在 6月底前已经针对这些资产计提19亿美元,但这显然不是尾声。截至6月30日,中信银行合计持有“两美”相关债券约100亿元人民币;工行、建行均已主动减持,两行表示没有出现整体亏损;而招行、交行略有浮盈。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发布报告中,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目前持有的“两美”债券总计大约4000亿美元,而我们只以100亿美元的亏损计算。
以上合计,国债、中资金融机构与投资者浮亏约在1600亿美元左右,如果以9月17日美元兑人民币询价交易系统盘6.8370计,总计10939亿元人民币左右,约相当于2007年GDP总量的1/24。最后实亏如何,有待最后的市场定价与清产进展。
有人说,与中资机构的总资本与近两年的赢利相比,亏损不足道。反过来看,从国民生产总值与居民收入相比,损失是天文数字。此次次贷危机,暴露华安基金这样国内较好的金融机构在国际市场上只是二传手角色,负责为中国投资者设计、交易产品的是雷曼兄弟诸多公司。该基金所投资证券的发行人,也就是已经递交破产申请的雷曼兄弟,才是对基金持有人承担责任的主角。
可以告慰的是,雷曼破产案之后的第一时间,中资金融机构纷纷提出风险警示,与以往的半遮半掩相比,算是信息透明化的一大进步,透明与获救是对投资者尽责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