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李 南 嘉宾:邓智敏 刘建卫
主持人:今天(6月25日)的嘉宾一位是对巴菲特特别有研究的、来自汇添富基金的刘建卫,另外一位是东北证券的邓智敏。如今,股价已经被拦腰斩了半截,巴菲特在这样的熊市里面会干些什么呢?我们先说说在熊市里普通投资者在干吗。
股市大跌巴菲特大喜
邓智敏:一般是在打牌和埋怨,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埋怨政策上面。
主持人:在炒股这方面反而很闲。
邓智敏:从各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是交易量在缩小。
主持人:那么巴菲特在熊市会干什么?
邓智敏:我们很多股民朋友是牛市很忙,忙着买进卖出。等到熊市大跌的时候,套牢了,就很闲。
刘建卫:而巴菲特正好相反,他在牛市时候,觉得股票已经明显高估,就把大部分股票抛出了。然后就开始很闲地打打高尔夫,看看棒球,出去溜达溜达。为什么很闲?他找不到便宜的、被低估的股票。但是,到熊市他反而会特别忙。在熊市,股市特别低迷,大家都不谈股票、不说股票的时候,巴菲特反而这个时候对股市兴奋得一塌糊涂。经常是一上班赶紧给他的经纪人打电话,给他朋友打电话,打完电话之后就开始继续研究,看看到底现在有哪些公司特别便宜,然后再给经纪人打电话,买股票。
主持人:他不看电脑不知道股价,怎么知道买点?
刘建卫:他每天关注《华尔街日报》上面的收盘价,了解最近一段大概到什么位置,在想买的时候打电话问问经纪人现在价位多少,告诉经济人在什么区间之内买入。他的经纪人说,巴菲特有时一天会打五六个电话让他不停地买入,股市越跌巴菲特让他买入得越多、越频繁。我们是大跌大悲,巴菲特是大跌大喜。
主持人:巴菲特就没在熊市里难受过?
刘建卫:就像超市打折、过节搞优惠活动的时候人山人海,巴菲特买股票就像我们去超市购物一样,这个东西打折了,价廉物美他就冲进去大买一番。
主持人:我现在就关心巴菲特在熊市怎么做,因为我们现在就是熊市。
邓智敏:在一个熊市过程中间,拿着大把现金的心态和拿着大把股票的心态是不一样的,如果巴菲特在现在这个点位已经满仓了,我相信他比任何人还要焦虑。
刘建卫:巴菲特关键是在股市远远没有达到顶点时就退出来,到熊市大跌时他早就准备好足够的现金了。巴菲特从1956年开始做自己的私募基金,做了10年,到1966年赚了11.5倍,大盘这10年才涨了一倍多。到了10年之后,从1967、1968、1969这3年,美国的一波大牛市,美国股市首次突破1000点,大牛市大家都狂喜的时候,巴菲特反而非常忧伤。
远离市场"噪音"独立思考
主持人:巴菲特在投资生涯当中经历过4次大跌,这4次大跌时巴菲特是什么样的状态,他都是空仓吗?
刘建卫:巴菲特除了1969年那次基本是空仓外,后面都不是空仓。但是相对而言巴菲特手上的现金非常多,巴菲特为了等待一个熊市来临,会把现金放上几年。只有极少数股票巴菲特是死了也不卖,就像1987年大跌之前,他把所有股票都清仓了,就留下3只股票。
主持人:哪3只?
刘建卫:华盛顿邮报、黑客保险、大都会ABC。
主持人:跟我们体会的不太一样。
邓智敏:所以,我们认为散户现在投资的误区是,一说巴菲特就叫做长期持有,长期持有就是我不管拿什么股票,只要拿到一定年限我就有出头之日。其实没有这种理念。
主持人:巴菲特为什么能坚守这几只呢?
刘建卫:他是大股东,知道那些公司的情况,所以他根本就不慌。
邓智敏:有很多时候巴菲特不是在做股票而是在做公司。他之所以变成很多公司的长期持有者,就是因为他拿的股份足以变成一个长期股东。在公司经营过程中间,他也参与经营过程,给予一些经营的建议,这是散户做不到的。
主持人:我觉得还有一点,他住得离华尔街比较远。
刘建卫:巴菲特坚决不住纽约,离华尔街近一点,相反他回他的老家,美国中部的内罗拉加斯洲,相当于我们的河南一个小城市,这个城市只有4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