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就在那一年,张卫星和几个朋友合伙创办了高德黄金,创办的初衷很简单:投资黄金。正如他当初所预料的,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借助于黄金牛市的增长,公司取得了比较好的收益。比如,该公司的金条和金币,在北京市场销售量位居三甲。去年,仅在北京,高德黄金就卖出1吨多黄金,金币和金条也卖出了几万盎司,并且也给投资者带来了很可观的收益。于是,张卫星得到了一个新的雅号“黄金推销员”。
“而作为一个黄金投资者,不论是自有资金的投资,还是代理客户资金的投资,从2006年到2007年,我们的收益率达到300%。我们的公司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从当初很小的资金积累,到现在,已经可以满足我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一些事情了。”张卫星说。
长期在黄金市场投资的张卫星发现,市场的各种黄金产品都不能令他很满意,投资实物黄金,作为普通百姓,成本高、不方便、加工费高,而且投资实物金条资金要求太大,在伦敦一个普通金条重400盎司(大约200万元人民币),显然不是普通投资者所能参与的。
各个银行推出纸黄金交易,是在账面上买卖“虚拟黄金”获取差价的一种投资方式;银行和个人投资客户之间不发生实金提取和交割,张卫星表示,纸黄金在投资者手里一般拿不住,投资者主要是短线投机。
目前,上海黄金交易所面向个人的实物黄金投资,是投资者必须在上海黄金交易所认定的金融类会员开设个人黄金账户,交易所对个人业务收取万分之六的交易手续费。此外,还有各个银行的品牌黄金,但是投资者在金条回购过程中,回购费率的不确定,再加上鉴定费,其他手续费等都大大增加了回购的风险。
于是,张卫星决定亲自操刀,生产高德金币,大小不一,价格与国际市场同步,负责回收。对此,张卫星表示,尽管他负责回收,但是投资者如果不是长期持有,而是投机操作,从长期来看,肯定是大多数投资者亏钱,他赚钱。因为大部分投资者投机,往往是高买低卖,追涨杀跌,人的天性使然,投机最终的结果就是如此,获利的还是他的黄金店。
实际上,尽管张卫星当时不能在黄金衍生品上实现做市商牟利,但是开黄金店,实际上是黄金的一种小型变相黄金做市商的雏形。
而高德黄金正是张卫星打造黄金“做市商”的平台。张卫星近期也坦承,高德黄金就是做市商。
高德黄金“做市”的渠道是“高德黄金通”:客户以交易保证金的方式按公司即时报出的高德标金价格买卖高德标准金条,延迟至第二个工作日后任何一个工作日进行实物交收的现货黄金的“订购与回售”的交易业务。
作为做市商,高德黄金即时报出的现货黄金买卖价差在0.5美元/盎司。当主要国际市场现货黄金买卖价差在每盎司1美元以上时,高德黄金将对买卖差价作相应的调整。这种报价上的“点差”,正是“高德黄金通”的主要收入。
2008年:爆仓出局
张卫星开始渐渐逼近自己的黄金梦。
在黄金牛市处于高位的时候他义无反顾地唱多实物黄金和黄金期货:“根据我的分析,黄金还可以给我们提供3~5年以上的投资机会。”然而,仅仅一个月后,8月28日,高德黄金张卫星便承认,他在境内外的黄金期货交易中损失数千万元,已爆仓出局。
张坦言,按照往年的经验,黄金有下半年上涨的周期性,但是在今年的7月15日到8月份的这一段时间,却出现了将近30%的急速暴跌。“这是非常不正常状态的暴跌,使得我们原有的经验和风险控制都被打破了,所以造成了这次的损失。”张卫星说。“我们也了解了一些各方面的信息,有一种说法我觉得值得警惕,因为黄金的下跌和奥运会期间特别吻合,北京的奥运会整个开始大概7月20日左右一直到8月末,而在这段时间出现了这次暴跌,就是国际市场上出现了比其他品种都大得多的暴跌,实际上使得对中国黄金市场上新生的多头的力量进行了一次绞杀战,我也不想把自己打扮成一个英雄,我确确实实失败了。”
黄金投资分析师资格评审专家委员会秘书长郑润祥表示,在本轮黄金下跌过程中,高德黄金坚决做多,不仅使公司自身损失,大量客户也在蒙受巨大损失。
根据郑润祥的分析,黄金价格剧烈波动以及国家加强外汇管制使得高德黄金的倒闭成为必然。
“香港汇丰银行是高德黄金的对冲平台,高德黄金在那存有500万美元。”郑润祥分析,“在国内黄金价格下跌的过程中,反向做多的公司需要拿到境外对冲,但近期新的外汇管理条例加强对国际热钱流入流出的监管,资金流不出去也流不进来的话,就没法对冲。即便他能在国外对冲,比如国内亏,国外赚,他也需要把国外对冲所获收益转回国内,也不被现行外汇管理条例允许。所以,即使真有对冲盘,也无法实现资金的跨境流动,倒闭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