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机制币行情逐渐升温 |
发布日期:11-05-23 09:00:47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收藏》杂志 作者: |
枚被PCGS评为PF-64的维多利亚1839年5镑金币,这块币上,女王颈部有一条长长的划痕,但其他各方面都无可挑剔。这样的钱币评级高,但观赏比较差;再比如,有被NGC评为PR-66的袁世凯精制一元银币,仔细看版底也有细微划痕,按照藏家观点,也就不过是64分左右的水平。
按照韩先生的理解,美国的评级公司也存在人情等问题,并非铁板一块。私人关系好的,有时评的分数就会稍高一点。好友们在一起交流,如果单纯追求评级数字,拿出东西先是看分数——你有一枚65分的袁大头,我有一枚67分的袁大头,比来比去也许分数高的那枚就少一根用放大镜才能看见的发丝线。这种做法其实已经偏离了真正意义上的收藏。近年来,很多钱币投资客和钱币商追逐评级币乐此不疲,其实质还是一种炒作,无非想让买家从口袋里多掏一些银子而已。 “关于品相的观点,其实我们这一代与民国时期的大部分藏家已经不同,民国藏家还以收藏品种为重,我们是很重视品相的,只是我们开始收藏时,都是在裸币中挑选品相好的,对后来的盒子币没什么感情,更重视自己的视觉观赏感受,不愿随波逐流地追求一两分的差别。” 不过,舒文峰则代表了另外一些藏家的观点,他认为老藏家跟现在的收藏市场有点脱节:“他们还是以前的观念,原来没有评级。现在讲究品相是种极致的追求。如果做收藏的又讲究品相,又讲究品种、讲究版别的话,那就是天价了,一般人是不可能做到那一步的,也就退而求其次,只追求一端——品相。国外评级公司在中国业务量巨大,且每年以百分之几十的速度递升。” 近代机制币收藏攻略 趁着现在的大好行情买上一堆通货袁大头银元坐等升值?还是收藏些价格高昂的高分评级币?哪种是当前最有利的做法呢?本刊通过走访行家,提供如下参考。 收藏出发点:不追增值 藏品出现增值是一种结果,而不是收藏追求的目标。老一代藏家如陈介琪、张叔训、罗伯昭、李伟先、施加幹以及稍后的张秀青、刘改造等等,甚至外国人耿爱德、古德曼、包克先生等莫不如此。一个收藏者,总不能买上几百甚至几千块袁大头银元打成一包,或者铺满桌子或地面欣赏吧?此非收藏正途。 收藏思路:一条主线 如想在钱币收藏上有所斩获,收藏应有一条主线。比如说: 1.以收藏某一个造币厂的银币为主,等收藏渐成规模后再拓展到其他造币厂出品的银币。 2.以收藏某个时期的银币为主,例如收藏晚清时期或民国时期的银币。 3.以收藏各个造币厂的某一规格的银币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