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机制币行情逐渐升温 |
发布日期:11-05-23 09:00:47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收藏》杂志 作者: |
![]() 1896年湖北省造“本省”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 168万元 北京诚轩 2010
![]() 1916年袁世凯像中华帝国洪宪纪元飞龙银币金质样币,“L.GIORGI”签字版,直径39mm,重量35.5克
![]() 1902年浙江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三分六厘银币样币一枚 “2010年三四月间,民国时期的通货袁大头银元还是260元一枚,但行情忽然来了,300多,400多,一度在‘五一’时涨到500多元一枚,后来回调至480元……”2010年的第一波袁大头银元行情,令主要收藏在华流通贸易银元和民国时期铜元的舒文峰先生记忆犹新。 据舒先生回忆,当时很多人认为,袁大头银元这波行情不过是游资炒作,快速拉升的价格用不了太长时间就会退回去。然而,进入2011年之后,袁大头的价格不但没有降回去,反而持续上涨——600多元、700多元,到3月报国寺全国钱币交易会后,价格已经被推高到了每枚800元。 谁在导演“疯狂的袁大头” 袁大头银元在过去一年间的“井喷”行情,与国际金银价飙升有关,而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新兴收藏群体的大量涌入。这些具有一定资金实力的新兴收藏群体选择了门槛较低的收藏领域进入。 “对这一群体而言,钱币可能就是首选,因为钱币本身的保真度相较其他艺术品门类要好,真品要多很多,门槛也低,普及程度大。随着这批人进来之后,会带动钱币行情。”正如舒文峰认为,兼具贵金属和文物双重属性的近代银元,横向与其他门类相比,通货类存在较大上涨空间。 圈外资金的进入推高钱币行情,对这一点,一般行家都比较认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藏家韩先生也对记者表示,袁大头银元对于收藏行家来说,几乎没有太大的意义:“这些通货,除了品相很好的有必要收上几个,其余大多都不是藏家玩的东西。现在就是短期操作的炒家炒来炒去,行外的人在进行交易。袁大头银元有很大的市场数量,所以能炒得起来,这些买卖袁大头银元的人也很少是想把东西在手上一直放着,价格差不多的时候就会再放出去——左手进右手出。不少人一次收购袁大头银币不是几枚几十枚,而是数百乃至数千枚,批量地买,然后再想办法批发出去,进入这个市场买东西的,也是这个人买10块,那个人买20块。‘宣三’‘龙洋’也是这样,从这样的大量交易中可以获取差价利润。” 对于资金流入量之大,舒文峰也颇有感触:“大宗的交易,我知道山西和山东有买家在论吨购买,他们有传统,比如山西人有存银子的传统,大宗交易很多都直接沉淀下来了,成为不动产。另外,在生意场等交往环节,也都有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