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造币厂” 一个泥范只铸一枚铁币 |
发布日期:12-07-31 08:16:32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东南网 作者: |
![]() 东南网-海峡导报7月30日讯(记者 宋军营 文/图)日前,在泉州市南俊路旁,承天寺后院,建了一座亭,立了一块碑,以保护一个古代铸钱遗址——— “永隆通宝”的铸造地。专家称,长江以南,除泉州以外至今未发现范铸遗址,这让该遗址弥足珍贵。 经考证,“永隆通宝”铸造于闽景宗王延曦永隆4年 (公元942年)8月至永隆6年3月。它是采用一钱一范浇注法,铁钱铸成后即毁范取钱,数量极少,现在古董市场价格大约在5万元/枚。 永隆通宝 铸钱遗址就在泉州 据史料记载,唐末五代,“开闽三王”王审知兄弟据有闽地,建立“闽国”。闽王王审知的继承者之一王延羲 (后更名为曦)执政期间在泉州铸“永隆通宝”流通(永隆是其年号),但在何处铸造,史籍并未注明。清末至民国年间,泉州曾零星发现“永隆通宝”钱范,由于王延羲执政时的政治中心在福州,致使“永隆通宝”的铸造地是否在泉州难以确认。 据了解,2002年4月,福建省考古队在泉州承天寺后院向地下挖了3米左右,发现数以千计的“永隆通宝”钱范,还发现了与铸钱相关的器具。 2003年12月2日至3日,《中国钱币学会“永隆通宝”钱范专题研讨会》在泉州召开。经专家考证,“永隆通宝”铸造于闽景宗王延曦永隆4年(公元942年)8月至永隆6年3月。它是采用一钱一范浇注法,铁钱铸成后即毁范取钱。并且专家学者一致公认,泉州是目前发现的,我国五代十国时期唯一的钱币铸造遗址。 ![]() 铸额极少 如今总和不过百枚 据介绍,“永隆通宝”钱范主体呈圆形,正面有“永隆通宝”四个字,背面上方是个“闽”字,下方是一弯明月,正反面合在一起,侧面留一小孔注入铁水,冷却后即毁范取钱。 研究者董亚巍、江建对“永隆通宝”钱范的研究与推论认为:钱范的制作是先雕塑一枚完整的“永隆通宝”钱,用来“印制”一定批量的泥钱范后,两片合在一起,在泥钱范外糊好草拌泥,用小泥团堵死浇口后经阴干、焙烧后,取下浇口上的泥团,成为陶钱范,就可以铸钱了。焙烧前如果不用小泥团堵死浇口杯,焙烧过程中燃烧时所产生的灰烬很容易从浇铸口进入范腔。 专家称,由于“永隆通宝”铸成即毁范取钱,同版别很难找到,其铸期仅有一年零七个月,铸额极少,且绝大部分是残片,因此保存至今的“永隆通宝”钱币极为珍贵。据泉州钱界收集到的资料表明,在全国各大博物馆的藏品中,仅有约两枚藏品,民间藏品数量的总和也不过百枚,古董市场价格大约在5万元/枚。 对造成其稀少的原因,泉州藏家流传的说法是:闽国的地方政权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