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的华兴币 |
发布日期:10-05-12 09:01:11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 作者:万 铭 |
这枚华兴银行拾分镍币是由抗战时期,日伪政府组织的华兴银行发行的,正面中心环圈内为篆书“华”字,两边各环绕一只翅膀,上部为“中华民国”四个字,下部为纪年“二十九年”,在两侧各有一枚五星。反面图案为花体“寿”字,形如一个聚宝盆,旁边各有楷书“拾”、“分”二字,表明币值,周边环绕回文。此币保存完好,十分精美,但其后面却隐藏着二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妄图经济并吞中国的野心。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1938年3月在南京拼凑成“维新政府”,扶植汉奸梁鸿志、温宗尧为领导人,该“政府”于1939年5月在上海成立“华兴银行”,5月15日正式开业。资本法币5000万元,由伪维新政府拨2500万元,日本兴业出资500万元,其余由台湾、朝鲜、三菱、住友、三井等5家日商银行认缴足额。组织方面,初设总裁、副总裁各1人(后改为董事长、副董事长),由伪“维新政府”梁鸿志任总裁,日人鹫尾矶一任副总裁。其职能是处理和调剂华中金融业务,发行“华兴券”,搜刮国民党法币,套取外汇,为日军购买战略物资,统治华中贸易,掠夺资源,为侵华日军和伪维新政府提供经费。 华兴商业银行名义上是商业银行,实际上享有发行货币及代理伪维新政府“国库”与“公债”事务等特权。该行所发行的钞票,称“华兴券”。华兴券以法币作为发行准备,名义上不属日元集团,其目的是企图利用法币在华中的地位,不排斥法币而以法币作准备并与之等价流通,以便于掠夺物资,套取外汇。但不久“华兴券”即脱离法币的汇价水准,单独订立汇价。7月19日改同英镑联系,每元合英镑6便士。10月,因英镑对美元汇价下跌,又改为同美元联系。 由于它并无外汇储备,这种取代法币的尝试没有收效。于是华兴券在缴纳捐税及其他一切公私交易时一律通用,借此套取上海市场的外汇,到民国29年12月止,共发行565万元。 民国三十年一月,伪中央储备银行成立后,原“华兴银行”货币被汪伪政府的“中央储备银行”货币取代,该行的发行权即被取消。对已发行的钞券,经董事会议决,以“华兴券”100元折合“中储券”240元的比率,全数由该行自行收回,此后即经营商业银行业务,抗日战争胜利后由国民党政府接收清理。因为上述原因,存世华兴银行货币极少,颇具收藏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