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通宝”见证辛亥革命 |
发布日期:11-03-12 08:51:33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 作者:叶真铭 |
用”背“二文”钱,均为试铸样钱,存世极罕。 “福建通宝”钱系采用手工翻砂铸造,铸工较为粗糙,轻重不一,精美者少见。清代,在福州设有钱币铸造机构——福建宝福铸钱局。晚清时期福建宝福铸钱局的铸币技术已相当先进,曾经采用新式机器铸造出“光绪通宝”、“宣统通宝”机制铜钱及各式铜元。采用机器铸币精美划一,且本少利多,产量甚巨。 然而,福建光复之初铸造的“福建通宝”钱仍使用早已淘汰的、落后的手工铸钱工艺,着实令人费解。有人认为,可能是因为需钱孔亟,时间仓促,来不及开模机铸的缘故。手工铸钱费工费时,产量又低,无利可图,难以满足光复初期福建军政府的财政需要。 不久,福建军政府也开始采用机器大铸铜元、发行钞票,福建通宝钱逐渐退出货币流通领域和历史舞台。“福建通宝”的发行,标志着2000多年来统治中国的封建帝制从此结束,宣告了以孙中山为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所以说,“福建通宝”有别于一般铜币,它不仅起到了作为货币流通的作用,而且成为了辛亥革命的象征,是一种难得的纪念币。它完成了历史赋予它的使命,给后人留下了辛亥革命时期的见证物。 “福建通宝”为地方铸币,发行量少,加上钱肉薄,易穿孔,难久藏,所以停用之后绝大部分自然流失。在当时,人们对它的保藏价值并不为然。而随着时光流逝,其数量在不断减少,它的历史价值越显珍贵,引起愈来愈多钱币爱好者和收藏家的青睐和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