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京留守到底是谁 |
发布日期:10-06-25 08:43:00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 作者:裴元博 |
大名鼎鼎的“‘统和元宝’中京伯(佰)文”铜钱牌,是喜好标新立异的契丹人在中国钱币史上的又一创造,它比南宋末年、约景定年间(1260-1264年)出现的南宋钱牌早了二百六十余年。该种钱牌是继统和十四年(996年)“四月乙亥,凿大安山取刘守光钱”后,继续为解决当时“旧钱不足於用”,而贸易额愈来愈大,大额钱又稀缺,临时铸造的大额钱币代用品。 该钱牌高62.87毫米、宽36.67毫米;牌呈长方形,底角呈90度,上角呈抹圆形;牌上部统和元宝钱径25.13毫米、穿径5.58毫米,钱下“中京伯文”四个字平均分镌在其中;牌厚3.8毫米,重54.1克。背阴刻四个契丹小字“中京留守”,按右上右下左上左下次序排列。字体朴拙,大度,错落有致。该牌为银铸,紫红色的包浆,沉着老到,自然温润。 这枚银钱牌的阴刻契丹文考释较易,线索较多。牌上有年代:统和年间(983-1012年);有地点:中京(统和二十五年春正月始建,二十七年夏四月丙戌朔营建宫室,统和三十年、开泰元年十二月丙寅,奉迁南京诸帝石像于中京观德殿。癸未,首见中京设官:中京留守推官);有官职:中京留守(中京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既然中京是统和末年所建,“‘统和元宝’中京伯(佰)文”钱牌,就只能在统和二十五年(1007年)以后至统和三十年(1012年)期间铸造。中京建造了三年,二十七年(1009年)宫室始建成。建设期间应不会铸造“‘统和元宝’中京伯(佰)文”钱牌。 二十七年十二月辛卯,承天皇太后崩于行宫。此时可能命中京铸钱牌,以支付皇太后丧葬费用。二十八年上半年忙于承天太后葬礼,下半年御驾亲征高丽。估计不会安排赏赐事务。当年也不会安排赏赐事务。 三十年十一月甲午朔,改元开泰。群臣给圣宗上尊号:“弘文宣武尊道至德崇仁广孝聪睿昭圣神赞天辅皇帝”。此时应是赏赐功臣的最佳时间,这枚银钱牌当在此时赏赐给这位“中京留守”。此时开泰新钱尚未颁行,即使已铸出以其赏统和功臣也不适合。以特铸银统和钱牌特殊刻上被赏人官职用来赏赐统和功臣,是最恰当不过了。 问题是这位被赏赐的“中京留守”是谁?他在统和年间为契丹立下了什么功绩,值得天辅皇帝特铸银钱牌予以奖赏?查《辽史·圣宗纪》中京建成后,史上见到的第一位“中京留守”是开泰二年(1013年)正月癸巳朔,任命的“检校太师、中京留守王继忠”。这个王继忠可是一个于契丹于宋都有大功的人物,是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