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泰初:永平五铢考辨 |
发布日期:13-02-21 10:22:37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泉友社区 作者: |
关于什么样的五铢钱是北魏“永平五铢”,《魏书·食货志》载,“世宗”永平三年冬又鋳五铢钱。丁福保先生编著的《历代古钱图说》在永平五铢钱条目下所刊载的“永平五铢”钱拓图(图1),我认为其不具南北朝时代特征,怀疑其为西汉五铢钱。查刊载有图的当代有关著录,朱活先生编著的《古钱新典》刊用丁氏《历代古钱图说》刊载的“永平五铢”钱拓图;《简明钱币词典》未有定论。什么形制的五铢钱是北魏永平五铢钱? 《历代古钱图说》所刊载的“永平五铢”钱,其文字、钱内外郭及形制,均与北魏太和五铢及西魏永安五铢钱有不同。北魏及东、西魏鋳币文字廋长遒劲,尤其是“五”字字形,钱廓表面较平,特别是背内郭较宽阔,文字与郭表面在同一平面上;而《历代古钱图说》所刊载的永平五铢钱文字较北魏钱币文字形态不同,轮郭窄而高具有西汉五铢钱韵味。最为突出的是该五铢钱“铢”字“金”字偏旁缺点少笔划。“金”字偏旁缺少点划或点划不明显是西汉早期五铢钱的特征,如图2、图3,这与铸造技术有关。西汉早期五铢钱是在半两钱基础上发展而来,留有半两钱铸造方式(两者都是用范模鋳钱)遗痕。半两钱文字表面高低不平,我们称其为“隐起文”。早期西汉五铢钱虽比半两钱精美,铸造技术改进了许多,但鋳出的钱币文字笔画表面仍有高低不在一个平面的现象,凸起的文字笔画断面呈弧形无棱角,或高低不平,或缺少点划。西汉宣帝以后铸造的钱币较少出现这种现象,但仍具有范模鋳钱特征。而北魏、西魏铸钱处于由范模铸钱过度到母钱翻砂铸钱阶段,有可能用母钱鋳钱,鋳出的钱表面平整。母钱鋳钱,制作祖母钱表面可以打磨,因此钱表面是平坦的;范模鋳钱,祖范模是制作成阴文,因而鋳出的钱表面不平坦,尽管西汉宣帝制作钱范有很大改进,鋳出的成品质量有很大提高,但由于铸造方式的限制,鋳造出的钱币表面难以达到母钱鋳造出的钱表面平整。 1984年陕西咸阳发掘西魏“侯义”墓出土了40枚五铢钱,其中出土的五铢钱直径在25毫米,重量在3.7克左右,阔廓,钱文“五”字左侧有一直竖的大型厚重五铢钱(图4)[1],震动了钱币界。西魏“侯义”墓出土的五铢钱纠正了该种形制钱鋳行于隋代的旧说。根据“侯义”墓志铭记载“侯义”下葬于西魏“大统”十年以及有关历史资料推断,这种大形厚重过去称作“隋五铢”的钱币应该是西魏“大统”六年鋳行的五铢钱。上述这一观点已被钱币界接受,那么《历代古钱图说》列举的“大统五铢”钱(图5)是什么时间的鋳币? 北魏孝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