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寒冰:股市为何持续暴跌? |
发布日期:08-08-13 11:24:39 作者: 新闻来源: 新闻点击: |
8月11日,沪深股市在前一交易日(8月8日)大跌超过4%的基础上,11日再度双双出现5%以上的巨大跌幅。上证综指失守2500点,最低下探至2453.71点,收报2470.07点,创下2006年末以来的收盘新低。股指再度暴跌令两市延续普跌格局,不包括ST个股和未股改股,两市仅3只个股涨停,超过600只个股报收于跌停价位。
在歌舞升平的奥运盛会日,A股的暴跌让投资者饱受痛苦。
从2007年10月16日,沪指创下6124.04点的历史新高,到今年8月11日,沪指下跌达59.9%,距离2001年6月14日的高点2245.43点也只有一步之遥。中国股市堕落速度之快,已可称得上全球第一(同期跌幅已超过越南)。
中国股市为何如此暴跌?
第一,经济预期正在变坏。
从今年1月到7月,PPI涨幅分别为:6.1%、6.6%、8.0%、8.1%、8.2%、8.8%和10%,连续7个月保持加速增长趋势,7月份更是创下自1996年以来PPI的最高涨幅。PPI涨幅加速,而CPI涨幅趋缓,意味着,PPI向CPI传导不畅,企业不得不自行消化成本压力。一方面,政府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对相关价格进行管制。另一方面,国家不通过减税帮助企业分担压力,导致企业在两头挤压的过程中,利润逐渐降低,许多企业从盈利滑向亏损,甚至倒闭。企业前景悲观,作为实体经济晴雨表的股市,将提前对这种悲观的情绪进行反映。
今年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累计完成32553亿元,增收76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5%,远高于20.1%的GDP名义增速,而我国上半年GDP增速为10.4%,税收增长速度是GDP增速的3倍!而这种状况已经持续多年。我国税收设计不合理,诸如重复征税、税率过高等问题,导致财富过快地向政府集中。在企业不堪资金短缺之苦和成本上升之苦的情况下,如果不尽快降低企业所得税,解决重复征税问题,以降低企业成本,促使企业发展。我国经济状况堪忧!
第二,财富分配畸形。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06》曾经指出:从资金流量核算结果来看,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出现了向政府和企业倾斜的现象,政府和企业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持续下降。并且,政府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仍保持扩大之势。而根据国际上通常的发展路径,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通常是上升的。
政府收入的过于集中,一方面,造成无效率和重复的投资,造成大量资金打水漂。另一方面,政府行政开支费用快速增长,铺张浪费现象严重。统计表明,我国行政管理支出从1986年的220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6512亿元,20年间增长30倍,年均增长率19.5%;同期,财政支出增长15倍,年均增长率15.4%。我国成为世界上行政成本最昂贵的国家。
第三,相关政策失当
我们经常听到主导经济政策的有关部门官员,很迷醉地大谈某某组合拳,其实,莫说组合拳,一套拳倘若能打得有别于猴子已经谢天谢地了,不然,中国经济何至于此,中国股市何至于此?
央行近乎偏执狂的错误的货币政策,一步步地把企业尤其中小企业逼向死亡。发改委披露的数据显示:全国今年上半年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多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导致超过2000万工人解聘,今年第一季度各大商业银行贷款额超过2.2万亿元,其中只有约3000亿元贷款落实到中小企业。
鉴于我国经济结构的复杂性(一个是市场,一个是游离于市场外的政府活动的经济领域),使得从紧货币政策搞死的往往可能是效率比较高的民营企业,而活下来的则是低效率甚至没有效率的国有企业。因为,国有企业被各级政府溺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强势地位,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被挤压,进而,导致整个企业效率和盈利能力的下降。
如果中国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次第死亡,将造成大批劳动者失业,由于中国没有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这种局面一旦大面积出现,不仅给经济上带来巨大隐患,也将给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影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