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续两个交易日的破位暴跌,让投资者心有余悸,究竟谁导演了本轮暴跌?以基金为首的机构资金又在做什么?通过上交所最新提供的权威数据,这些问题可以找到答案。
机构雪中送炭狂买92亿创5月以来新高
上周五沪深两市双双破位暴跌,本周一同样如此,而且跌幅还越来越大。在如此关键时刻,到底是谁在砸盘?机构是否在疯狂做空?
但是上交所数据显示的结果让人大吃一惊,以基金为首的机构在暴跌当天净买入36.73亿元,虽然第二个交易日暴跌使杀入的资金被套,但机构在本周一再度净买入55.41亿元,这样的净买入量创出5月以来的新高。
上交所数据显示,8月8日当天机构资金卖出32.15亿元,买入68.89亿元,净流入资金36.73亿元;8月11日机构资金买入86.83亿元,卖出31.42亿元,净流入55.41亿元,这是4月30日以来机构资金一天内净流入最大的一天。具体从股票来看,买进最多的基本都是大盘蓝筹股,上证50的股票成为机构最“青睐”的股票。
其中流入最多的是中国中铁,8月8日机构买入2337万股,本周一又再次买入1100万股,而且买入的几乎全部是基金席位,上周五排在第一位是基金2441买入4164万元;有两市第一权重股之称的中国石油也成为了机构重点买入的对象,机构增仓比例占其流通盘的0.4%,一天内资金净流入超过2亿元,机构的持仓比例也从6月份的不到10%上升到12.6%;武钢、宝钢最近成为了机构重点甩卖的对象,但暴跌两天机构又在加仓这两只股票;伊利股份是本周一所有上证50股票中,机构资金流入最多的股票,一天内机构资金流入1.3亿元,买入前十全是基金席位。另外,中国人寿、中国联通、中国神华、中国远洋、中信证券等机构也都有规模较大的买入。
除了大盘蓝筹股外,一些市值较小的股票机构也选择在下跌中买进,比如厦门空港、合肥三洋、浙江阳光、老白干、黄山旅游、盘江股份等,机构一天买入的数量都超过流通盘1%以上。
从具体席位来看,基金成了做多“主力军”,基金2518两天内净买入19.87亿元;基金2526净买入总额也达到了11.62亿元;其次基金2504买入6.73亿元等等,业内人士分析这很有可能是新基金开始建仓了。但指数如此暴跌,又是谁在卖呢?
敢死队营业部是最大空头
有买必有卖,而且大盘如此大幅的暴跌,空方实力肯定要强于多方。数据显示此次的暴跌流出最多,最集中都是一些大型券商,更奇特的是很多大家熟知的敢死队营业部在暴跌中都是颇有“默契”地净流出。
如果把暴跌两天的所有交易席位按净流出额排序,前八位全是券商席位。比如国信证券,净流出9.2亿元;第二位银河证券,净流出7.6亿元;其次是广发证券,流出5.65亿元;华泰和光大证券当天的流出额都超过了4亿元;另外,还有海通证券、申万证券、国泰君安证券等。
详细分析这些券商旗下营业部的交易情况,有一个现象值得投资者高度关注,游资营业部成为了卖出主力。首先,光大证券旗下卖出最多的营业部是宁波解放南路营业部;银河证券流出最多两个营业部是宁波和义路和杭州解放路;国信证券旗下的深圳泰然九路、杭州保俶路、广州东风中路营业部卖出数量最多。以上营业部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了,全是敢死队营业部。东吴证券卖出总额虽然没有进入前几位,但旗下有“敢死队”老大之称的杭州文晖路营业部在8月8日天净卖出额超过1亿元。
这些游资特征明显的营业部能够如此一致地行动的确很少见,如果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毫无疑问,此轮暴跌游资是最大的空头。
机构净买入并非见底信号
有人可能会觉得机构资金大举流入是否就预示着大盘已经具备投资机会,但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先前出现过类似情况,但接下来却是大跌,而且从机构主要购买的品种来看,防御特征十分明显。
今年4月底在诸多利好消息的刺激下,大盘一举冲高到3786点,但很快却转入到平台整理,但在6月10日沪指突然跳空低开,破位下跌,当天狂泻257点,跌幅达7.73%,而当天机构资金却是净流入27亿元,不过随后却开始了一波大幅杀跌过程,连收5根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