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1997年与2007年港澳邮票行情启示录 |
发布日期:10-03-25 08:46:15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 作者:琅琊海曲 |
经常听到集邮的朋友提起1997年港澳邮票就不堪回首,有切肤之痛,至今心有余悸。2007年回归后的港澳邮票再次掀起一波短期的上涨行情,然后低迷至今,这也令关注港澳邮票的朋友心有疑虑。本人就自己的经历谈一点看法,算抛砖引玉,还望朋友们批评指正。 一、 成也量,败也量。 上世纪的三次邮票高潮,是一个整体,是一个跨度为15年的大上升周期。随着大陆邮票收藏热逐步兴起,发行量也在大起大落中由79年的最低10-20万左右,升到97年2000-5700万(本文所有涉及到的小型张均为普通年册含有的)。在哪个有着上千万集邮大军的年代,收集港澳邮票本身就有一定的群体。在前两次大潮中这个群体尚不显著,但第三次大潮是伴随着97香港回归这样的历史重大题材同步展开的。当时邮资片中的《香港基本法》和《澳门基本法》因涉及港澳回归的大题材,分别从几元钱的价位涨至140元和65元。祖国统一大业的逐步实现,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超级题材。在这种背景下,发行数量较少,而且有着相同传统题材的港澳邮票,受到全国集邮爱好者的高度关注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除了题材,量小是港澳邮票的一个主要优势。我们以热门的小型张发行情况来看,1996年中国大陆全年发行4枚小型张,平均发行量为1800万(最低1625万,最高1953万);香港发行8枚小型张,平均发行量为145万(最低74.9万,最高296万);澳门发行8枚小型张,平均发行量为23万(最低17.2万,最高37.5万)。由此可见当时大陆小型张发行的平均数量是香港的12倍,是澳门的78倍之多。港澳邮票的发行数量如此之少,又是在即将回归祖国的历史时刻,怎能不吸引集邮者的关注? 在这种背景下,自然有大的主力资金看好港澳邮票的前景,香港回归在即,港澳量小邮品被大陆集邮者竞相追逐,上演了疯狂的一幕。这时候有关中国传统题材和事物的邮票尤其引人注目成为最热的板块,如95年澳门发行量为22.5万的《观音》小型张,95年尚在面值附近,97年被拉至450元左右的历史高位。96年底有邮商在《集邮》杂志刊登广告,预定97香港全年邮票,虽然预定价格较高,但是预定的人员踊跃。正是在这种行情暴涨、订单激增的情况下,进入97年三地同时开始加大印量,大陆小型张平均发行量为2980万;香港平均发行量为1365万;澳门平均发行量为150万,港澳邮票增幅惊人。 数据列表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