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品市场的误区——试论“大环境不好”的症结所在 |
发布日期:10-04-12 08:36:17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 作者:宏伟 |
极为密切的主流投资市场才会呈现出明显的动荡。而整体经济环境不好对邮品投资市场的影响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还远谈不上是个主要因素。结果始终是经济好的时候邮市熊,经济不好的时候一样的熊。 二.政策面 说到政策面,可以这么说,如果您真是个关注邮品政策面的投资者,那么我想,这几年的政策不是负面影响大,而是积极的大,并且不是一般的好,是非常的好。可是为何邮品市场不仅一塌糊涂的过了十年熊市的里程碑,并且到了第十三年还是老样子,以至于人们都不知道该用什么形容词去描述这种熊到家的情况才好呢?很显然政策面的问题也不是邮品市场表现不好的主要因素。不信,笔者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政策面的变革到底有多好。 1.2000年前后邮政改革逐步尝试推出小版、邮资片和国际接轨的举动,彻底改变了传统邮品发行的习惯。国家公告的纪特票、封、片都有诸如小版、双联、多版式、单一版式、小本片、不干胶、叠色样张、大本册等等不断附加高技术的印刷手段的邮品。拿小本票来说,从一轮羊之后,千呼万唤出来的小鲤鱼到今年6月即将发行的《文彦博灌水浮球》,里面有无数个“第一”和无数个“利好”。这期间有颠覆型张概念的安徒生小本、有首次应用不干胶的孔融让梨、有首个针对会员同题不同版的柳毅传书加标(和柳毅传书小本完全不同版式)、有如果卡片一样的颠覆小本票概念的祝福祖国小本,等等等等,可以负责的告诉大家,邮政在邮品发行和印制上做了太多的改革和尝试。 2.2005年覆盖全邮政系统的政企分离 这项截止到今日都没有完全完毕的大改革,史无前例的将邮品发行和政治监管分离,是让邮品从计划体制发行走向市场化经营的必也是国家备前提。应该说这是邮品市场终于从国家管控发行目录,制定牌价转向全部交易市场决定价格转型中的决定性利好。可以说没有这个转型,就永远别谈邮品市场的企业化和规范化。 3.打折票张公开销毁 说起这个,很多朋友嗤之以鼻,说这里面猫腻太多。是的,猫腻再多,邮人也应该看到毕竟邮政从官方在组织销毁滞压库存,是一种阻滞市场环境恶化的鲜明手段。就跟让垃圾股摘牌一样。做了有问题,和完全不做,不是一个层次。 5.公布发行量 这也是个让人们一听到就恶心的话题。还是那句话,不去看个案,只谈整体,和以往比起来,不论早晚,毕竟量是告诉大家了。之所以有藏着掖着的行为,这和邮政企业化经营的核心利益有关。更能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