遴选收藏投资当代钱币的若干品种(一) |
比例。拉长时空隧道向前看或预期今后,金银币也有固化财富、保值增值的效应。存金银币于民,利国利民。当然,近两年金银币尤其是金银纪念币新品面市后,大多表现出高开走低的趋势,所以基本上暂时没有考虑新发行的品种。 1.发行时间较早,属于“老精稀”范畴的相对低估品种。如1984年至1993年连续10年发行的中国杰出历史人物金银套币或银套币。该题材品种发行了10套,每年每套一金四银,著名人士众多,内容丰富多彩。其中单枚银币公告发行量3万,国内著名金银币收藏家葛祖康先生,在其《中国贵金属币章图录(2012版)》中认为实铸量不足。以历年发行的四枚套银币市价看,每套长期徘徊在约2000元至3000元。此例示意,特指市场估值长期相对偏低,物有所值的一类。还可以在名画名著、文化遗产、佛教等题材中细心寻觅。凡时间存世较长的,品相挑选是关键(下不赘述)。 2.题材独特,现价位相对较低有升值潜力的品种。如1997年发行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四枚银套币。单枚公告发行量均为2.8万枚。量不大,铸造工艺精良。即使不考虑到少数民族文化后续题材,也值得关注。这四枚银币均为重1盎司、面值10元,现在行情套币约为2400元,单枚计约600元。比较单枚、重量、面值一样的次新品,如清华大学百年纪念银币(重1盎司,面值10元,发行量5万枚),高开直冲到2200元,又跌落到现在约830元,有所企稳。且不论清大银币背面图案还有“简陋”的争议,从发行量从料价比从审美角度分析,前币较之后币毫不逊色。四大古典名著题材较受欢迎,发行越晚的铸造工艺越精良,且价格不高。如水浒题材中小规格的金银币或银套币。举例意在说明可以此类推,举一反三,细心研判并搜寻瞄准后再去猎取有潜力的品种。 3.跨年发行,多套币组成系列的品种。如1995年与1997年分别发行的中国传统文化第一组、第二组。每组5金5银,金币重均为十分之一盎司。隔年发行的量有差别,都不算大。可以选择金银套币或银套币。据悉,因隶属传统文化题材的外延范围太宽泛,概念交叉,不再以传统文化冠名发行了。举此例意在关注较早年份发行完的系列成套的“关门”币。规格较小的幻彩金币系列,可以甄选。这在2000年至2010年属续发的成套币种有不少,如各自治区成立**周年纪念、统一版式后的钱币博览会等,且铸造工艺有了明显提高。 4.生肖纪念币中的相对低价位时的品种。该品种深受大众青睐,较早年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