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美术史和新中国贵金属币 |
发布日期:13-01-30 09:04:39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www.jibi.net 作者:黄瑞勇 |
新中国贵金属币30多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逐渐风靡收藏界。俗话说,艺术无国界。新中国贵金属币之所以受到国内外藏家欢迎,其根本原因在于币上所展现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内涵。而中国古代绘画入币,无疑极大地吸引了收藏家们的眼球。
我们知道,绘画本身是平面艺术,而钱币是立体艺术。中国古代绘画的优秀作品,在美感上让人赏心悦目之极。可是欲从平面艺术转化为钱币的立体艺术,就需要钱币设计师和雕刻师的二次创作。事实上,新中国的钱币设计师们不负众望,通过对钱币上镜面、喷砂、浮雕、线刻等元素的良好运用,最终让中国古代名画在新中国贵金属币上光耀动人。 我们不妨来欣赏一下祖先们留下的这些惊鸿巨作。自长沙楚墓中出土的,创作于春秋时期,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的《人物驭龙图》就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期的三幅帛画之一。该币描述了一佩剑男子以龙为座骑,巡游天河的场景。1998年1/10盎司《龙文化》金币就很好地展现了这美妙的视觉艺术。到了汉代,瓦当是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如1980年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纪念币中的古代射艺金银币就取材于汉瓦当。这幅藏于国家博物馆、名为《古代弋射》的汉画像砖,极好地展现了汉代民俗文化:荷塘之旁,树荫之下,两个壮汉,正张弓欲射。天上大雁见此情形,惊慌失措,展翅力飞。须知,在中国美术史上,画像砖艺术将绘画与雕塑集与一身,结构严谨,构图上独立而完整,其表现手法和艺术形象都具备了绘画艺术的特征。 到了魏晋南北朝和唐代,中国绘画艺术从质朴渐次走向全盛,这时期的很多重要画家以大幅作品和壁画传承于世。如著名画家顾恺之,以天才文人曹子建的名篇《洛神赋》为蓝本,绘就传世巨作《洛神赋图》。由于纸质纤维的保存寿命原因,我们当今所看到的该画其实是宋人摹本。1999年,《洛神赋图》以八横连的形式出现于新中国银币之上,其山水之灵秀,其人物之风韵,其空间之开阔,令人击节。而石窟壁画的出现,不能不说是我国艺术史上一个奇迹。2000至2002年,我国发行了中国石窟艺术——敦煌和龙门金银纪念币,极好地在圆寸天地展现了这伟大的艺术成就。5盎司龙门金币背面为著名的《皇帝礼佛图》,原画像石碑现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示了北魏孝文帝头戴冕旒、身穿衮服,在诸王、中官及手持伞盖、羽葆、长剑、香盒的近侍宫女和御林军的引导簇拥下,虔诚礼佛的情景。2010年上海世博会时,位于浦西的城市足迹馆中展示了5盎司敦煌金币的原图——《初唐舞乐图》。该壁画原作位于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南壁,于唐代贞观16年(公元642年)完成,描述了佛教净土变中的精彩乐舞。该舞来自西域,又叫“胡旋舞”。而2盎司敦煌银币上的《盛唐菩萨像》经二次创作,在币上巧妙地运用高浮雕、喷砂和反喷砂技术,最终征服全球专家的挑剔眼光,而荣获克劳斯世界硬币大赛之“最佳银币大奖”。唐代开始,绘画艺术更上高峰,“曹衣出水、吴带当风”,“青绿山水、金碧山水”,大画家、大国手比比皆是,为中国绘画艺术增添无限风姿。金银币上,如吴道子的《至圣先师孔子像》、韩滉的《五牛图》、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以及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均反映了这些令人至今沉醉不已的经典之作。其中,1998年发行的5盎司《簪花仕女图》银币为中国历代名画中第一款彩色银币,由瑞士休格南公司采用移印技术精制而成。需要指出的是,现保存下来的张萱《捣练图》实为宋徽宗摹本,藏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另外如1985乙丑牛年8克金币和15克银币,由于采用了韩滉《五牛图》中的局部,肌理特别细腻,用放大镜慢慢欣赏之仍曼妙无比,因此该套金银币荣膺1985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之金杯大奖。 宋代是中国艺术史上迄今难以逾越的高峰,其主要原因是徽宗皇帝本身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在他的大力支持和影响下,宋人创作了无数传世名篇,如赫赫有名的张择端之《清明上河图》,描述了宋都汴梁市井之繁华。其人物之铺排,其内容之丰富,其场面之浩大,令人叹为观止。清明上河图银币于1998年发行,为中国钱币界大师罗永辉先生的扛鼎之作。其工艺采用仿古银色,采用六横连方式。包装极精美,随包装附有《清明上河图》之印制手卷,端是可爱。另有著名画家陈居中的《四羊图》,其局部被用来雕刻成1991辛未羊年1盎司铂金银币,也极出彩。 元朝著名界画家王振鹏所绘的《金明池竞渡图》,描述了北宋皇帝在汴梁皇家园林观看水军操练的场景。所谓界画,是先用尺子和圆规在宣纸或帛上先画好亭台楼阁或其它建筑物,然后在空处补以树木花草和人物动物。《金明池竞渡图》现藏于台北故宫,1995年5盎司龙舟图金银币就以它为蓝本。5盎司龙舟图金币实铸量不到50枚,是新中国金币中最名贵的品种之一。不得不提1994年婴戏图金银币,里面用子孙和合图、夏(夏景戏婴图)、秋(秋景戏婴图)、冬(冬日婴戏图)四幅背景图突出了宋元小孩的可爱,令人百看不厌。该4幅原图目前也藏于台北故宫。 宋元以降,中国绘画基本都是走文人路线。1999年发行的明清扇面画银币便是如此:如“青藤白阳”之白阳陈淳的《竹石水仙图》、“浙派殿军”蓝瑛的《樱桃小鸟图》、汪澄的《秋溪游艇图》、张熊的《花卉图》、钱慧安的《柳塘牧牛图》。这套银币,兼工带写,清新可人,是新中国第一套扇形贵金属币。此外,陈老莲的《屈子行吟图》也被再创作,而最终成为1985年中国杰出历史人物之屈原银币。 清朝的著名画作入币的,绝对不可忽略宫廷画家郎世宁。此君为意大利人,来中国后历康雍乾三世,见证了清王朝的全盛时期。郎世宁原本在西方学习绘画的透视技法,来中国后又吸收了中国的工笔和写意技巧,因此其作品兼有东西方风格,而达到极高的艺术水准。其创作的《竹荫西狑图》目前为沈阳故宫镇宫之宝。1989年此画在意大利展出时,当时意国总理Francesco Crispi曾欲出价2000万美元买下。他认为此画出自意大利顶级画家,当然也是意大利之国宝。该图被采用为1994甲戌狗年5盎司金银币图。另有郎世宁经典《十犬图》之《苍猊图》,图上苍猊(一说藏獒)虎虎生威,为甲戌狗年12盎司金银币所用。其实郎世宁画作入币最精彩的,当属1993年《孔雀开屏图》之金银币。该币上,一只孔雀收敛羽毛,然另一只孔雀盛装开屏。该币上的孔雀由白文均先生雕刻,羽毛根根出彩,令人过目难忘,最终荣获1993年度克劳斯世界硬币大赛之“最佳银币大奖”。 除郎世宁外,画家冷枚的《梧桐双兔图》被二次创作为1999己卯兔年1公斤金币。该币只发行区区15枚,极度珍稀,也是上海银行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最后是海派大师任伯年的《三羊开泰图》,让1991辛未羊年12盎司金银币熠熠生辉。任伯年人物、花鸟之功力登峰造极,其作品入币,让观者在圆寸天地赞叹不已。 几千年的历史积淀,老祖宗给我们遗留了太多的艺术财富,在新中国贵金属币上只能稍作评点。慢慢欣赏这些名画,了解这些名画背后的故事;然后再仔细欣赏经二次创作后的这些贵金属币,分明让我们感受到一股涌自心底的愉悦,经久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