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县商会 商号铺票纸币 |
发布日期:10-08-31 08:38:16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www.jibi.net 作者:杨化银 高新国 |
脱粒场,首开进入民国时期费县私人开办“商号”先河。到民国二十六年(1937)的时间内,全县先后由私人开办的“德和祥、聚盛公半生太、洪生永、义源号、复兴公、德生店”等各种商铺从14家增加到37家。主要经营布匹、酒水、百货、油坊等生意,私人生意从无到有,逐步强盛。
另据《费县简志》和《费县志》载,抗日(1937)前,费县市面上主要流通民国政府所辖的“中央银行”、“中国银行”等银行发行的纸币。由于发行的纸币主要是元以上的大额钞票,市面上小铺的短缺,致使金融呆滞。为扩充市面小额铺币,费县各商号经县商会允许,纷纷印刷铺票充当辅币。截止1935年底,全县有据可查的37家注册商铺均先后印发国“钱帖”和“号票”。多者印发一万元,少者印发3000元。这些商号铺票和县商会会票与纸币同时在市场上流通,虽然暂时缓解了市面铺币短缺的矛盾,但一度也给市场造成极度混乱。 直到抗日战争时期,费县境内抗日根据地纷纷行使北海币,费县商号铺票纸币才被挤出市面停止流通,并从此进入历史。由于费县商号纸币当时发行量极少,加之流通领域损毁严重,所以现存已寥寥无几。笔者收藏研究纸币近20年,加上以上这两种纸币,所见县内商号纸币也不过几种而已,稀有程度可想而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