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币炙热密切跟踪(上) |
发布日期:10-08-30 14:21:33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 作者:周凤迟 |
邮票是最大众化的收藏品之一,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并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暴发了多次行情,1997年那波行情至今还让人回味。但是,随着股票、基金、黄金等投资工具的全面兴起,邮票开始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这既有政策方面的桎梏,也有网络迅速普及的原因,特别是邮票的收益率持续下降,原有的铁杆集邮者和投资者纷纷转向,导致其队伍锐减,使其吸引力骤减,这也正是邮票多年以来无行情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其实,人民币纸币在1997年那波邮票大行情中也有不错的表现,但与邮票相比还是个配角,参与其中的投资者并不多,而且呈现出典型的投机行情,对于培育纸币收藏队伍并未产生什么有效地推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币纸币的价值开始逐步显现出来,因为退出流通的人民币纸币就不会再向市场投放,这就使得品相绝佳且百连号千连号的品种越来越少,这就与越来越多的编年邮票涌向市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前者的内含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某个收藏品是否能够走出原有的瓶颈及扩大市场影响力,资金的多寡乃是一个具有决定性的关键因素,资金流向就是价值取向,而这几年来人民币纸币收藏的逐步崛起,就正体现出了这一点;然而,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付诸行动的收藏着或者投资者并不多,还处在一个非常有限的范围之内。正是基于这一点考虑,人民币纸币的价值还处在一个相对萌芽的阶段,行动越早,其收获也就越多,这种情况已经在许多人民币纸币品种上得到了展现,特别是以车工与炼钢工人为代表的第三套及以1980年与1990年貮圆为首的第四套人民币纸币,尤其令人称道。 对于人民币纸币的价值认识,大家的第一出发点就是它承担着支付的功能,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它还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投资工具,并且这种情况还处在延续之中。一谈到投资,不是股票,就是基金或者黄金,再不济也是国债,没有几个人能想到人民币纸币还是投资对象。在众多收藏品中,人民币纸币是离我们最近同时又是最远的,说最近,那是因为我们每天都要与它打交道,再熟悉不过了;说最远,那是因为我们都没有把人民币纸币当作投资工具来看待,这种严重失衡的状态,其结果就是与近在咫尺的财富擦肩而过,这并非夸大其词,而是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实,只是大家的视野不够开阔罢了。邮票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是炙手可热的收藏品,参与投资的人群也不在少数,要不然也不会暴发影响到全国的超级行情;可,人民币纸币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但它所带来的收益却是惊人的。现在大家都在为高高在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