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币话(11)歌舞升平(贾关法) |
发布日期:10-10-09 08:20:19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www.jibi.net 作者:贾关法 |
本稿刊载于《钱币》报2010年10月上旬,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钱币》报,转载于中国集币在线(http://www.jibi.net/),谢谢!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乃“礼仪之邦”,而作为礼仪重要组成部份的乐舞,有着无可比拟的魅力。5000多年前的韶乐,据说是虞舜太平和谐之音,曲调优雅宏盛。精通音律的孔子,有机会在齐国的祭祀大典上连续聆听3天,如痴如醉,常常忘形地手舞足蹈,竟“三月不知肉味”。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的本土乐舞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延续了将近10个世纪的中外文化交流,至唐代达到鼎盛,不仅中原乐舞远传异国,西域以及中亚、印度乐舞也源源不断地流向东方。经济繁荣、国力昌盛的大唐王朝,以无比的自信敞开国门,从各种外来文化中汲取新的丰富营养,为古老的中华乐舞增添新的色彩和活力,展现了一个万方乐奏、歌舞升平的新气象。 印度乐舞源于对神的虔诚和无私之爱,因为最初是表演给神看的,也因此多了一层神秘色彩。在印度古典乐舞中,手姿是人与神交流的特殊“语言”,大约有100多种,节奏明快,姿态生动,变幻莫测,令人于眼花缭乱中感受无尽美妙。银币画面上的这位印度女郎,戴着珠光宝气的头饰,以及手镯、脚镯等配饰,臂挽彩带,袒胸露脐,妖娆妩媚,激情如火。如此大胆开放的乐舞,对于当时中国的封建传统习俗,无疑是一种强力的挑战。然而,神秘的佛教色彩和动人心魄的艺术之美,终于被博大宽容的中华文化所接纳和融合。 1996年发行的中国丝绸之路金银纪念币(第2组),其中22克银币“载乐图”,定格了丝绸之路上的一幕奇特景观。画面主图是一头昂首云天的骆驼,驼峰上铺着毡毯,形成一个流动的舞台。4名髙鼻子的男性胡人,吹拉弹唱,配合默契,正在激情演出。其中一人挺身站立,张开双臂,放声歌唱,感情十分投入。银币的远景中,还展现了另一番景象:一位身著长裙的“胡姬”,在乐声中翩翩起舞。 中国丝绸之路金银纪念币第2组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