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贵金属纪念币项目解读之六——世界遗产——杭州西湖文化景观金银纪念币 |
“杭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这是宋元祐四年(1089)七月,苏轼第二次来到杭州、出任知州之职时留下的赞叹,“西湖”一词第一次在已知的官方文件中提及,就是在苏轼的这篇《乞开杭州西湖状》中得见,而在民间,可能早就负有盛名了。 “西湖”之名广为流传后,便成为诗人骚客争相奔走的地方,在唐代就有白居易的诗作《杭州回舫》和《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来赞咏西湖。而在北宋之后,越来越多的文人墨客借西湖之境抒己之怀。长此以往,西湖作为江南文士予以寄托的圣地被世世代代的信仰着。 在西湖所有被人赞咏的景致中,“西湖十景”被认为是“天人合一”最理想、最经典的景观体现,将中国景观美学的理念表现无遗。而西湖风景与西湖绘画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南宋画院是最著名的一派,将“先作画后命景”画论发扬光大:提炼四字短语概括画意于画作完成之后,不仅能提升作品的内涵、为观者提供看画线索,同时也为后继者埋下了再创作的思路。“山市晴岚”、“渔村落照”、“烟寺晚钟”,这些充满诗意的四字短语,不仅是对这种视觉经验的实践,也创新了一种新的视觉方式,而“西湖十景”便是由这一视觉模式衍生出来的。 回顾中国贵金属纪念币之世界遗产系列的发行史,还要追溯到11年前的2003年,那一年的9月19日,该系列的首套金银币——“世界遗产——武陵源金银纪念币”面世(武陵源风景区是我国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自然景观),自此,载入《世界遗产名录》史册的诸多国之瑰宝陆续荣登国家法定货币之上,中国贵金属纪念币这一崭新系列的开启,将使国人及世界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留存于世的宝贵遗产以及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从而激发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全面推动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造福于子孙万代。在随后的十年间,中国人民银行分别于2010年6月30日、2011年8月16日、2013年8月8日发行了“世界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金银纪念币”、“世界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金银纪念币”、“世界遗产——黄山金银纪念币”各一套,涵盖了数十处历史遗址及人文、自然景观,以精中取精的原则,将一幅幅如皇冠宝石般的华夏美景、人间仙境浓缩于金银币的方寸之间,这一枚枚美轮美奂的币品又何尝不是中国钱币文化的一大遗产呢? 根据2014年中国贵金属纪念币项目发行计划中公布的相关内容,中国人民银行计划于2014年5月发行世界遗产——杭州西湖文化景观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8枚,其中金币3枚,银币5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该套金银币作为中国贵金属纪念币世界遗产系列的第五个项目,在规格品种的设置上与上两组(“世界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金银纪念币”、“世界遗产——黄山金银纪念币”)世界遗产金银币的金币规格保持一致,仍为1公斤、5盎司、1/4盎司金币各一枚,但在银币规格的设置上作了微调,保留原1公斤银币规格,改原来4枚1盎司银币为4枚1/2盎司银币,以迎合近年来集藏爱好者对该规格的偏好和适应市场的需求。从发行计划中公布的各规格最大发行量来看,两枚大规格金币的最大发行量与去年发行的“世界遗产——黄山金银纪念币”完全相同,体现出这两个规格的市场需求未发生显著变化,而1/4盎司金币和1公斤银币这两个规格的最大发行量分别调减了10000枚和2000枚,小规格银币的最大发行量虽未作出缩减,但其重量的减半也使其发售价格整体降低,从而吸引大量普通集藏者参与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