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币总公司于2012年10月发行癸巳蛇年金铤。该系列金铤分别为“蛇字”金铤、“吉祥”金铤、“平安”金铤和“如意”金铤等四个品种,成色均为99.99%,由深圳国宝造币有限公司采用先进的熔铸工艺制造,“中国金币”蛇年金铤均为圆首束腰形金铤,其中,“蛇字”金铤有1公斤、500克、200克、100克、50克等五个规格,“吉祥”金铤、“如意”金铤和“平安”金铤分别有500克、200克、100克、50克四个规格。
这套脱胎于古钱币“铤”的现代贵金属铸品,拥有多重价值之融合。
首先是历史科普价值。中国货币文化长达二千多年,从古老的贝币开始,经过周、秦、汉、唐的不断改进,不断发展,到宋代达到一个颠峰,直到清朝晚期西方工业技术传入,二千多年绵延不绝。古代金银铤(也称锭)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东汉以后,铤状逐渐出现,当时的金铤是狭长的金钣,似大臣用的笏,一直流行到唐代。元代铸造的银锭形制逐渐确立了形制,弧首束腰,正面略凹。明代多铸银锭,长度变短,厚度增加,周缘增高,特别是两端更加突出,形成一个双翅。古钱币“铤”是“中国金币”蛇年金铤在现代艺术创造上的艺术源泉。“中国金币”蛇年金铤之所以特别珍贵,就在于它们所蕴涵的历史科普价值,是任何其他类型的贵金属工艺品所无法比拟的。当原本只会出现在博物馆或故纸堆中的古钱币“铤”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把它们用于历史科普教育,就成了最好、最生动、最具说服力的活教材,谁看到这样形式的现代贵金属铸品,都会受到一次精神洗礼。中国的文化演变、民俗精神以及多元的艺术形态,就让“中国金币”蛇年金铤来“说话”。 华夏子孙都会为“中国金币”它是中国古代货币文化的有机延伸,反映的是一种高品位高创造性的文化。

其实是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价值。“中国金币”蛇年金铤的形制采用明清以后弧首束腰的形制特征,但又有所变化。它不仅是中国货币文化的镜像,也是在传承的基础上锐意创新。“中国金币”蛇年金铤并没有局限于“铤”的固有艺术模式,而是进行了富有现代意识的大胆革新,达到了 “精”、“新”、“美”三字。所谓“精”即是工艺的精美。蛇年金铤毕竟不是古钱币,弧首束腰的形制再有意思,若它的工艺不精就不能算上等品,它是国家造币单位以世界一流铸币工艺精铸而成,体现了异形铸品在美感上的奇特感和厚重感;所谓“新”,不是指“新旧”的“新”,而是指“标新立异”的“新”,这个最难把握。“中国金币”蛇年金铤在古代货币文化和现代工艺美术之间寻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在现代贵金属铸品中,传达出它的个体独特性。所谓“美”,我们不仅从中透视“铤”所经历过的历史时期的潮起潮落和精神蕴藉,那是一个缩微了的历史世界,同时又是一个属于现代人的审美对象,它们典雅沉郁,质朴健康,它们是有个性有灵性的,寄托着我们每一个人对未来的赤诚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