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笔者以为很有可能意在打压二级市场上贺岁系列流通纪念币的价格,吸引更多社会民众参与到包括贺岁系列流通纪念币在内的流通纪念币的群众性集藏活动,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结合见诸报端的上海、南京等地银行公开兑换流通纪念币的举措,笔者以为:个中隐含着央行发行决策和战略部署的概率较大。
然而,流通纪念币如果需要得以长足发展的话,目前流通纪念币的营销体制及经销商队伍,不仅需要做调整,而且还需要有“质”和“量”的变化。也只有这样,才能应对牛年贺岁流通纪念币发行量扩大到3000万枚后的局面。
至于“和”字书法系列和环境保护系列普通纪念币的发行量继续维持1000万枚的做法,笔者以为: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上述2个题材在普通集藏爱好者眼里,都属于偏门题材的范畴,其题材的影响力远远不及牛年贺岁流通纪念币,另一方面,不排除也是有关方面出于尽可能降低因牛年贺岁流通纪念币发行量扩容造成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稳定和维护流通纪念币及集藏市场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