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金本位制回归只是一种“怀旧” |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日前表示,为了使汇率走势更为稳定和平衡,主要经济体应考虑重新采取改良的全球金本位制度。佐利克认为,各国实行的“布雷顿森林体系Ⅱ”浮动汇率机制,需要一位“继任者”。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建议。如同一年多前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超主权储备货币主张一样,佐利克的意见,也同样会引起国际金融界的关注与争议。不过,鉴于金本位制曾在历史上运用又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佐利克企盼金本位制归来,即便披上改良的外衣,也注定是理想主义多过现实性。 很明显,本周将在韩国首尔举行的20国集团(G20)峰会,汇率仍是一个重要话题。在此峰会前夕,佐利克抛出改良版金本位制度,其实质含义不在于重构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更多是反映出这位世界银行行长对当前国际金融体系的担忧。 当前国际金融界正重复着一个时常出现的热点,也就是美国及其他一些国家指责中国为压低人民币汇率持续干预汇市,引发了全球经常账户失衡并造成了资本市场扭曲。其实人们已经清楚,那些指责的声音,被赋予了太多的政治因素。当然,中国也必须要有对自己和对全球负责任的态度,坚持自己的汇改道路。 比之经常被纠缠不休的人民币汇率问题,美元的问题更为突出和严重。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国国内货币政策目标与各国对储备货币的要求常常产生矛盾。美元的有意迅速贬值,正在受到国际社会日益增多的重视与批评。比如,德国财政部长朔伊布勒最近就针对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提出尖锐指责,“美国一方面指责中国操纵汇率,一方面却借助印钞机人为压低美元汇率,这种做法很不恰当。” 现在的议题是,这个世界有没有可能恢复金本位制度。当然,人们更关心,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究竟该往何处去。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曾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维持了上百年的时间。“一战”过后,由于维持金本位制的一些必要条件逐渐遭到破坏,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失去保证,当各国停止银行券兑现并禁止输出,金本位制逐渐陷于崩溃。正因为黄金生产量增长的受限,金铸币流通的基础相当脆弱,同时,黄金存量在各国的分配不平衡——诸多问题的客观存在,使得恢复金本位制的看法几乎只是一种“怀旧与乡愁”。 上世纪4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提出采用30种有代表性的商品作为定值基础建立国际货币单位“Bancor”的设想,但这一设想未能实施。尔后,以怀特方案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也最终走向崩溃。国际货币关系的现行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