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妈”难改金市大走向 |
面对金价罕见的暴跌,一边是大跌后的谨慎观望;一边则是饰品、投资金条被“疯狂”抢购。期货交易和实物市场投资者截然不同的反应,让一些观察者也直呼两大投资群体似乎来自不同的星球。在市场存在巨大分歧的背景下,黄金投资到底还有多少“含金量”? 2日,国内黄金期货收跌。数据显示,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交易最为活跃的2013年12月份交割合约报收于每克290.9元,较前一交易日结算价下跌6.58元,跌幅2.21%。现货黄金亦近全线收跌。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Au99.95下跌2.17元;黄金Au99.99下跌1.92元;黄金 Au100g下跌2.5元;黄金Au(T+D)下跌3.41元。 “抢金”潮中,黄金期货价格下跌 进入4月中下旬,黄金市场的走势可谓变幻多端。两周前,由于投资者担心欧洲债务国可能抛售黄金储备偿债,并且美联储暗示可能会提前缩减宽松政策的规模,国际金价一度在两个交易日大跌逾200美元,创下了30年来的最大跌幅;随之却是连续反弹,收复近百美元的跌幅。 作为投资者过去数年持有的稳定保值的资产,黄金市场鲜有带给投资者这样的“惊喜”。金价下跌后随即选择购入的韩小姐代表了不少消费者的心态:“随着经济发展,纸币越来越不值钱,而黄金却不是这样。” 来自上海黄金交易所的数据显示,现货市场黄金交易量从4月16日以来,主要品种的交易量相当于去年同期水平的2-4倍。“实际上包括印度、英国等市场的投资者都在利用金价的变化,表现出对黄金的兴趣,这些实物市场的投资者着眼于长期,不会错过暴跌后的短期入市机会。”分析人士指出。 在中国内地,更是爆出“内地买家10天抢金300吨”的传闻,让网友直呼“华尔街分析师抵不过中国大妈”。无论这些数据靠不靠谱,但黄金暴跌后,大量中国民众冲进最近的店铺抢购黄金制品却是事实。他们一买就是几公斤,也被称作是抄底黄金市场的“中国大妈”。 不过,与现货市场的“火热”相比,期货市场投资者较为谨慎。“市场暴跌已过去两周,但大跌仍令很多投资者"心有余悸"。”投资者林凯对记者说,目前金价较前期高点的降幅已经超过20%,虽然大跌后会有所反弹,但种种迹象显示金价支撑因素转变,黄金多头的信心明显不足。 实物黄金买卖很难扭转金市风向 微博上流传着一个段子,“在华尔街大鳄出手做空黄金之后,忽然杀出一群"中国大妈",不管是在内地还是在香港,见到金店就往里闯,不管是金条还是金饰,统统扫光。国内外不少媒体评论,"中国大妈"抄底成功,机构不敢再做空。”面对目前金价下跌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