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主席伯南克
何必晚节不保
2006年,伯南克上任。那时,他给出一个承诺,要公开,要透明,要给美国一个新的美联储。
2013年,七年有余。在此期间,伯南克的确力排万难,致力于美联储“透明化”,市场对此感恩戴德。然而,在伯南克卸任之前的最后半年,在缩减QE的问题上,他真是要晚节不保。
五六月份,刚放出缩减QE的计划——没有具体时间,没有具体条件,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没有人知道到底联储到底要怎么操作。
接下来,股市债市大跌,市场哀鸿遍野。伯南克不得不赶来救火,特别强调,别怕别怕,那只是个初步计划,而且也不一定真的缩减,如果经济不够好,没准继续扩张呢——这番太极拳,把原本就不清晰的信息,变得更加不清晰。
再后来,上个月的FOMC会议,干脆只字不提缩减计划。投资者不得不扒着会后声明,从字里行间寻找蛛丝马迹。为了凑出来一些东西,分析师甚至重新学习语文,好弄懂“经济温和增长”和“缓慢增长”有什么不同——这是回到了“伯南克之前的模糊时代”,而不是伯南克创造的“透明时代”!
现在,市场的想法千奇百怪,各不相同,有的认为伯南克还没想清楚,比如Blackstone Group的Byron Wien;有的认为伯南克早想好了,9月即将叫停QE,比如Barclays and Strategas的Goldman Sachs;有的认为12月才会开始缩减,比如Bank of America的Merrill Lynch……——追踪过伯南克的人都知道,这正是他这些年最想避免的混乱。
所以,在市场纷纷指责伯南克“不守诺言”时,真正该问的是:为什么伯南克要晚节不保,自毁名声?何必呢?
有一种可能是,伯南克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只是,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
伯南克棋局之预备知识
解析棋局之前,让我们准备一些基础知识:
1.QE必须退出
QE是双刃剑,能撬动投资消费,也能引入若干风险。它扭曲了资产市场价格信号,造成部分投资错配,长时间维系下去,将威胁到整个金融系统。因此,QE不可长久,早晚必要退出。
2。退出必须平稳
在QE诸多风险中,最大的风险,就是QE能否平稳退出。如果退出进程超出市场承受能力,可能造成股市债市崩盘,一发不可收,复苏功亏一篑。
3。行为金融的规律
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它将一系列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投资行为分析。其中,值得注意的一种规律是:人的意愿会影响其判断,消息越有利,人们就越“感觉”它是真的;消息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