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价半年跌去23.6% 中国大妈算盘落空 |
“中国大妈”没能预见到,曾经以为抄底价的黄金不断跳水,国际金价已经从4月12日的每盎司1599美元,跌至12月3日的每盎司1220.65美元,跌幅达23.66%;上海黄金现货价格跌至238元/克。12月3日,经过第13次下调价格,京城主要金店金价拉至年内新低。作为世界范围的硬通货,为什么黄金逐渐失色? 金价跌跌不休 从今年4月12日算起,半年之内金价跌去23.66%。 2013年4月12日晚间,国际黄金市场曾遭遇400吨黄金砸盘事件,国际黄金价格直接从1550美元/盎司(约合人民币307元/克)下探到了1321美元/盎司 (约合人民币261元/克)。对于黄金有传统偏好的国人从中嗅到了保值、投资机会,一时间,各地黄金饰品、金条被狂热扫入囊中,不少地方金店货源纷纷告急,诞生了一个平时买白菜现在购黄金的群体——“中国大妈”。仅仅一周,“中国大妈”将300吨黄金买回了家。 遗憾的是,大妈们被套在了半山腰。 今年上半年,高盛多次下调其对2013年黄金价格的预估,直接建议投资者做空黄金。如今,高盛的预言正在一步步应验。12月3日,上海黄金期货主力1406合约价格收盘报238元/克。黄金在临近年底时,又见新低。 “失色”原因何在 作为避险工具的黄金为什么失去了保值功能? 我国黄金消费需求旺盛,与国内通胀的压力大、历史上长期使用黄金货币、喜爱金饰品等有关。另外,目前其他投资渠道比较狭窄,股市长期下行连跌六年,房地产频频限购,文玩市场鱼龙混杂,黄金成为比较简单、可靠的投资品种。 但需要注意的是,失去货币属性,仅作为投资品,黄金从来不是保值升值的好标的。统计表明,从1900年到2013年的100多年间金价出现过三个高点。第一个高点是1978年10月的243.65美元/盎司,原因是西方各国通货膨胀严重、美元危机爆发。第二个高点是1980年1月21日的850美元/盎司,主要因为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国际通货膨胀加剧,政治局势日趋紧张。第三个高点是2011年9月6日,国际金价达到1920.14美元/盎司。欧债危机、次贷危机后的全球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导致了这一时期黄金价格飙升。 从黄金百多年价格波动不难看出,通胀、政治危机及战争风险是涨价的主要原因。金本位废除之后,黄金只是一种普通贵金属,民间“大妈”消费从来不是决定因素,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从来没有也不可能左右国际黄金价格。 抄底时机未到 北京的陈大妈比较喜欢黄金饰品,大妈儿子的女朋友处了好几年,到了谈婚论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