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伦敦金融城里,投资者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市场如水,难觅其型。但正如总会有精通水文的水利专家能够在高峡出平湖的地方建起横江大坝,在市场上,精明的基金掌管者也总会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中梳理出一些看似合理的规律来,作为指导市场行为的章程。问题是,市场千差万别,从股市到汇市,从固定收益到大宗商品,很难有一套通吃的宝典。因此,在不同的投资领域还有一些“地方粮票”。
在黄金市场就是如此。一样的黄金在不同投资者眼里,有着千般的变化。有人认为,投资黄金是愚蠢的行为。将一些只是经过简单提纯,而又不能产生利息的矿物放在投资组合里,只是石器时代流传下来的野蛮传统。而在另一些同样才华出众的投资者眼中,黄金却是不可或缺的储存财富和对冲风险的工具。
面对差异巨大的看法,世界黄金协会提出了7个变量,作为理解黄金市场变化的参考。
首先影响黄金价格的是货币变动。自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货币与黄金不再挂钩。然而,即使在后金本位时代,被摘掉了货币职能的黄金仍与货币价值的变化密切相关。由于国际市场上黄金价格通过美元标的,金价与美元汇率变化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同时与本币的发行量正向相关。此外,在浮动汇率制下,各国央行也拥有大量的黄金储备,作为稳定币值的重要工具。
通货膨胀率是影响金价的第二个因素。在全球范围内,黄金是用来对冲通货膨胀的重要工具,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对金价的影响也立竿见影。比如,在一个通胀率两位数的国家里,买入黄金无疑是财富保值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如果在通货紧缩时代,对于不但无息而且占用储存空间的黄金而言,尽快出手才是好的选择。
利率也影响到短期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高利率时代,持有黄金并不合算,如果利率较低,那么买入黄金的机会成本也相对不高。长期以来,美元实际利率成为影响金价的主要因素。黄金在美元实际利率低于零的经济环境中表现很好,通常月平均收益率在1.5%,但是在利率较为温和的经济环境中,黄金的月收益率只有0.7%。这和长期收益率非常接近。而当利率走高至4%以上,黄金的月收益率则会降至-1%。
在基本面上,来自矿产商的供应也影响金价。近10年来,全球黄金供应量一直相对稳定,由于今年第二季度金价跌幅创下90年来之最,矿产商也试图在供应方面下工夫,试图减产保价。
比如,近期黄金巨头巴里克黄金公司就计划出售或关闭其27座矿山中的12座,另外也有可能被迫减少产量,因其希望在整个行业大幅减计的环境下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