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的黄金储备可为人民币兜底 |
2014年以来,黄金价格大幅反弹,至上周五(2月14日)1318.32收盘,涨幅已达9.34%,再次受到市场瞩目。 此轮反弹在美联储从2013年12月19日开始缩减QE、不利于金价的背景下展开,笔者以为主要有三个动力:一是印度寻求将黄金进口关税由此前的4%下降到2%。但这尚未落实。二是德国央行正将海外存储的黄金运回国内,虽然实际仅从美国运回了5吨黄金。更重要的原因是——2013年中国投资者顶住了美元势力全力打压金价的三轮冲击波,不仅没有被吓住、抛出黄金,反而再接再厉,借每一波的下跌吞噬实物黄金,一年消费黄金高达1176吨,比2012年增长了41%。 中国投资者很精彩地演绎了笔者曾建议的“乌龟战术”。2013年4月23日,本人在《金价被操纵中国人怎么办?》一文中建议:“对于中国和印度的黄金投资者来说,接下来采取‘乌龟战术’就好了——就像躲在乌龟壳中一样,美联储和高盛们打压金价时,避开被它们直接狂轰滥炸的期货市场,避免被直接牺牲,而如果金价被打得很低,掉在眼前晃眼,就从容地吞一块到肚子里。” 不过中国老百姓这么强大的消费能力,还是有些超出笔者的预计。由此,现在国际投资界广泛流传着的是中国央行在悄悄大量增加黄金储备,实际储备量已达3000~5000吨。有报道称:摩根大通的客户仓库里出现了很多一千克重金条,这与正常的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标准不一致(按盎司计重)。中国很有可能是这些金条的主人。同时就在去年,中国复星集团7.25亿美元收购摩根大通在纽约的第一大通曼哈顿广场,摩根大通的一个黄金仓库便设在此建筑里。这里可能是黄金向中国转移的交接点之一。 中国央行则对此进行了否认,称黄金储备仍为1054吨,并没有增加。但随着中国央行外汇储备首席操盘手朱长虹的离职,这个声明再次受到质疑。据称导致朱长虹离职的两个原因,第一是购买了大量日元造成损失,第二就是在高位买入了大量黄金。 且不论这些黄金是在央行还是在民间,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黄金储备总量已经初具规模。从2005年迄今,中国黄金消费总量已达约5000吨,加上之前的民间和央行的黄金储备,笔者以为中国黄金总储备已达到约8000~10000吨的总规模。 这对中国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支撑,因为这一规模的黄金“核武库”的存在,已可以帮助中国避免货币危机的最坏局面。 有了相当数量的黄金储备后,即便现版人民币丧失国际信誉,中国主权债券违约,中国也还有最后一招可以“凤凰涅槃”,即允许居民将手中的黄金存在央行或指定银行(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