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题材贵金属纪念币纵览(三)——论“辛亥革命”70周年金银纪念币的取材意义 |
发布日期:11-07-22 15:07:01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中国金币网 作者:陈丽华 |
![]() 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银币背面图案
“辛亥革命70周年”银币的背面图案设计,严格地说,是一种复制,将广州黄花岗72烈士墓建筑,浓缩于银币尺幅。从结构由看,币面分3个区域,上是“浩气长存”四个大字,也是银币背图的主题,下刊“35元”面额和“1981”的年号。中间是画面主体。因上下留宽不足,也因中图过大,整个币面显得有些拥挤。尤其是上端,过大“浩气长存”四字,掩去了墓地最上方的自由神像,未能更加突出“自由”的效果。
由于设计者的设计思路,既相对传统又相对保守,因此币面上的黄花岗72烈士墓,基本就是原场景的再现。取胜之处在于金属制作的浮雕工艺,它使得原本单一的画面,丰富而有立体的层次之感。前景是巨型牌坊式门楼,拾级而上,则可以麻石砌成方形墓基的72烈士陵墓。墓园最高处,是麻石建成的纪功坊,它以72块矩形石块砌叠成金字塔形坊顶。由于币面尺幅所限,我们无法看到坊额镌刻的章太炎“黄花岗72烈士墓”篆文。有突破的地方,是设计者在画面左右两侧,点缀了园内黄穗冠、黄芍药、黄菊、黄梅、桂花以及黄花、夹竹桃等草木、木本植物,以象征永存的英气。黄花岗72烈士墓,有这“黄”之色,也更显现出“浩气长存”的庄严与肃穆。
平心而论,“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银币的背面图案,虽平铺直述,却也简洁流畅。关键是,它的效果非凡,具有超常的冲击力,能给人以过目不忘的效果。通过银币画面,我们也可以一窥陵园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和西方古典建筑风格相揉各的典型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