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铜器金银纪念币第2组之5盎司银币赏析 |
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历了一个以青铜器为特征的漫长的青铜时代。青铜时代及其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青铜器具有种类繁多、造型别致、纹饰精美、结构复杂及铭文内容丰富、文字精练的特色。中国古代青铜器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是被用作沟通天地人神的祭祀器和标明社会权力等级的礼器,这无疑给青铜器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赋予其更崇高尊贵的地位。 1976年河南安阳小屯五号妇好墓出土的青铜器物中有一件名曰“司母辛觥”的青铜器,是商晚期制造的。通高为36.5厘米,通长为47.4厘米。据载,商王武丁有一位爱妻叫妇好,她是我国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将军,曾为武丁拓宽疆土立下汗马功劳。她去世后武丁悲痛不已,追谥曰“辛”,商朝的后人们尊称她为“母辛”、“后母辛”。俗话说:“物随主人形。”出土妇好墓的司母辛觥因墓主人的名气和尊贵而显得珍贵无比,极富传奇色彩。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3年5月又发行了中国青铜器金银纪念币第2组,共5枚(2金3银)。其中,5盎司圆形银质纪念币背面图案就是商代司母辛觥。觥,是古代青铜器的一种盛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器身一般为椭圆形或方形,圈足或四足,带盖。有的觥全器做成动物状,头、背为盖,四腿做足。其容量比较大,或五斗,或七斗。 司母辛觥作为一种祭祀用器,其造型纹样与祭祀祖先有着密切的关系。《左传》宣公三年王孙满在回答楚子的问题时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枚,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在王孙满看来动物中有一些是帮助巫师通天地的。 细观币面,司母辛觥的造型明显是通过古代工匠师把一些动物典型的特征加以组合创造出来的,看起来像牛又像马,给人怪诞、神秘之感。此器呈站立姿势,兽头朝前张望,头上有一可爱大卷角,造型酷似羊角,圆圆的双眼,流露出柔和的眼神,似乎蕴含着无限的情感。盖顶面上,饰有龙纹,龙的中脊突起作扉棱形。在龙的右侧饰一虎形纹,左侧饰虎形纹和龙纹。胸部两侧各饰一条阴线小龙。腹后端分饰并拢的双翅和下垂的短尾,与两鸟足合成一体。均以雷纹为地。鋬下壁面有一阴线兽面纹,兽口向下。前足外侧饰龙纹,龙口向下。后两足饰羽毛纹。前足上部两侧各有一形体较大的倒立龙纹。底内中部有铭文三字。从纹饰上看,此器装饰华丽,栩栩如生,反映出商朝时鬼神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的社会文化现象。例如龙纹,就是中国起源很早的一种图腾,但作为青铜器纹饰,最早见于商代二里冈期,以后商代晚期、西周、春秋直至战国,都有不同形式的龙纹出现,商代多表现为屈曲的形态。龙之所以被用作青铜器的纹饰,是因为在远古先民的意识里,龙是沟通天地神人的瑞兽,能兴风雨、预示吉凶祸福,所以对其崇拜有加,并用多种方式将其形象刻画出来。 5盎司银币在仿古做旧工艺的打造下,不仅让整体图案弥漫着一种古朴典雅的气息,更好地表现出历史的久远凝重之感,还可以拿在手里细细把玩品味。实为现代精品之作。 (供稿:陕西鑫盛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