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铭艺术 币传文明——中国青铜器金银纪念币(第2组)1公斤银币赏析 |
青铜文化是中国古代灿烂文明的载体之一,各式各样的青铜器以制作精良,气魄雄伟、技术高超而著称于世,青铜器在夏商周三代的使用几乎涵盖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延及汉魏唐宋时期,也仍有青铜器的使用。到了今天,青铜器虽然不再成为主流文化,但其艺术价值仍延伸到各个领域,先辈的智慧传承在现代闪耀着光芒。 青铜器登上中国贵金属的舞台,使青铜文化更深入地扎根在人们的心里,让每一个人都能领略和感受到千古艺术的奇迹。继去年发行了一套中国青铜器金银纪念币(第1组)后,今年5月中国人民银币又发行了该系列中的第二组,5枚美轮美奂的金银币上饰演着来自殷墟文化妇好墓中的五件青铜器,青铜文化再放异彩,令人赞叹不已。 ![]() ![]() 展开其中一枚1公斤银币,这枚重量级的规格在风格上同样散发着一股权重感,来自妇好墓中的代表性作品“妇好偶方彝”以一份皇室的贵气与古典的豪华带给赏者超强的震撼,在币中自然地弥漫着岁月的沧桑与历史的凝重。妇好偶方彝铸造于商代晚期,此器宛如一座殿堂,凝耸华丽独具特色,是殷墟青铜器中的佼佼者。器底铭“妇好”二字,表明此器为商王武丁为配偶妇好所造。这件大型商代容酒器,是殷墟青铜礼器中的精品之作,它不仅是精美的艺术品,而且是商王朝礼制的体现。 细赏币中方彝,它的形制十分独特,器身横长两倍于纵长,似两方彝并联一体,“偶”的含义也由此而生。两彝的器盖似屋顶,向下斜流,在盖面上各有一只形态逼真的凤鸟相对而立,两鸟相戏,颇有鸳鸯戏水之妙思,此意象或许暗喻着商王武丁与妇好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在盖的两端有对称的短柱钮,长边各有7个方形盖和7个尖形盖,正好和器身的槽口吻合,器身两长边口沿各有7个缺口,是专为放置酒斗设计的,它们之间相互呼应,紧密对称,显出了工艺的精细严谨,反映出商代青铜铸造水平的高超精湛。中间铸有一小兽头,两侧饰鸟纹,增添了一种神秘感,腹的表面饰着一具大兽面,粗犷的线条勾勒回旋,充满了诡异之气,更增强了礼器的肃穆氛围,烙印着商代浓重的崇神文化。圈足作底,上饰龙纹,把纹饰进一步丰富,商代青铜纹饰繁复不穷的特点在此彝中展示得淋漓尽致。 银币镜面作底,用现代的光华润泽了锈迹斑斑的青铜,使妇好偶方彝更显华丽高贵,呈现出在当时朝代中的尊贵地位。多层次反喷砂下的方彝还原了特有的古朴与典雅,精细地展现了商代青铜器富丽的纹饰及奇巧的构造,令人不得不惊叹先辈巧夺天工的艺术创思,也让人在这种古老的艺术熏陶中慢慢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