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贵金属纪念币获奖币细读之1983年版熊猫金银币 |
发布日期:11-03-05 10:06:25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中国金币网 作者:甄永红 |
大多数初涉钱币收藏的人都会很迷茫,从哪里入手是个头痛的问题。但任何一个推荐组合中,熊猫币一定是必选项。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出茅庐的熊猫币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85年,在美国举行的“国际年度硬币比赛”中,熊猫金银币(83年版)分别荣膺“最佳金币奖”和“最佳银币奖”,博得一片赞叹声。美国《新闻周刊》载文称赞熊猫金币(83年版)“确实富有魅力,人们已经成了它的狂热追求者”。正是有了83年版熊猫币的珠玉在前,拉开了熊猫币响誉世界,经久不衰的辉煌篇章。
1983年版熊猫金币采用的图案是熊猫在竹林前行走的动态,1983年版熊猫银币采用的图案是大熊猫边食竹边与幼崽嬉戏的场面,不仅表现出大熊猫的憨态可掬、稚趣昂然,在真实的基础上,最大程度表现出大熊猫在世人心目中即定的审美形象,银币还将母子熊猫之间浓郁的温情亲子氛围也深刻地表现出来了。 这套币的缔造者之一-中国著名工艺美术大师陈坚先生曾经讲述其艰难的创作历程。“将图稿雕刻成模,这是铸造纪念币的难点之一。如何完美地表现黑白两色的关系,雕刻家们尽管进行了长期探索,但始终未能取得满意的效果。熊猫天赋的黑白两色以及皮毛柔和的质感,更成了纪念币表现的难题。为攻克这一难关,科技人员与美工设计人员进行了反复的研究,终于寻到了一条较好的途径——“以凹作凸”的艺术表现手法。即将形象的某些凸出部分进行凹雕的处理,由于光线的反差突出浮凸的效果。这样出来的熊猫形象不仅具有立体感,而且很生动,富于变化。”83年版熊猫金银币,充分体现了新中国第一代造币人超凡的技艺功底和艺术天赋。 画面中熊猫的四肢、眼、耳等部分运用凹雕法,其余部分进行浮雕喷砂处理,层次感非常丰富,产生了西方画中的透视效果。耳朵上的绒毛好象都纤毫必现,冷冷的黄金白银竟给人一种毛茸茸的感觉。这套熊猫金银币不仅将这种中国造币界独创的“凹雕”法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在熊猫的形象、画面的结构上处理得更生动更优美,在底部增加了一个“灰面”,使熊猫的黑白关系显得更加突出、明朗。虽然是上世纪80年代的作品,但是83年版熊猫金银币已经开始了全景式的创作手法。熊猫旁边还雕有竹叶,草地,银币图案上居然还有几棵刚冒出头的小笋尖,表现了熊猫真实的生态环境,更衬托出熊猫温暖的生命。就我个人而言,更加喜欢银币中的母子熊猫图案,母熊猫牢牢地抓住竹子,竹子好象还鲜嫩欲滴,吃得津津有味。旁边还有一只小熊猫,耐心地趴在妈妈脚旁,仿佛在等妈妈吃饱了再喂它,真让人觉得温馨可爱。 从83年版熊猫金银币问世,已经过去了将近30年,但当我们再次捧起这套开世界造币史之先河的熊猫币时,我们仍会看到创作的新意和生命的鲜活。(供稿:广东粤宝黄金投资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