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机制币行情逐渐升温 |
发布日期:11-05-23 09:00:47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收藏》杂志 作者: |
家,基于对每一枚钱币的深刻认识,来到拍卖场都会有自己的精确判断、预算和心理价位,而部分钱币的拍卖价格显然已大大高于韩先生的心理估值。不仅如此,两个月后,2011年1月在美国、德国举行的几个大型国际钱币拍卖会上,不少中国钱币亮点的高价交易,也令韩先生印象深刻。
如“上海一两”“大清金币丙午一两”“湖北大字一两”等,拍卖价格都打破了同类钱币的历史纪录。其中“湖北大字一两”交易价格约合人民币120万元,创湖北一两银币交易价格之最。光绪二十二年北洋机器局造壹圆银币成交价约合人民币170万元,而两个多月前的北京诚轩秋季钱币拍卖会上一枚品相略低的同样钱币,成交价只有44.8万元。此外,在德国KUNKER钱币拍卖中,宣统三年(1911年)乔治阳文签字版样币,被国内东北藏家以46万欧元拍走;美国邦迪尼奥拍卖,德国造币厂代铸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安徽七钱二分样币,NGC评级MS-62,被台湾钱币收藏新秀以33万美元收入囊中。 韩先生介绍说,“基本上通过拍卖钱币,大概有五分之一的好东西留在国内,五分之四左右流出去,被新加坡、台湾、香港藏家买走。其实过去最珍稀的钱币大部分都流到外国去了,还有很多原来就没有进来,像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铸的那些样币,都自己留下了。1990年到2001年为止,私人手里边最珍稀的钱币百分之九十都在国外。国内大多数人不了解,既没有东西,也没见过,好多人说那个是臆造币。通过拍卖流回来的珍贵钱币,像袁世凯签字版的金样、上海一两、广东七三反版铜铸样等,价值都很高。” 除了拍卖市场之外,高档机制币在一级市场藏家之间流传也是重要方式,对此,韩先生分析说:“最珍稀的钱币的私下交易都是互相商量价格,很难定价,因为存世量太少,藏家很想要就出高价,卖家也不可能把钱币身份降低,卖得太便宜。其中的交易理念就是,‘用明天的价钱买今天的货’。今天的价钱是一块钱,明天是一块二,但是你今天就得花一块二来买这东西,等明天涨到一块二你再用一块二就买不着了。对于有些东西,有钱你也买不着。像‘四川楷书’,我印象中价格在500万元以上;估计如果‘奉天一两’出来的话,价格应该会到2000万元(1991年拍卖时成交价18.7万美元)。像‘浙江楷书’‘四川楷书’包括‘奉天一两’,这种可遇不可求的东西,藏家的眼睛基本都在盯着,这种东西一旦啥时候出来,价钱必是新高。高档钱币今后会冲得更高一些,但不会像低档钱币一样成倍翻番,它本身的价值就已经很高了。真正的藏家如果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