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神历五年大钱辨伪记 |
发布日期:13-10-11 09:25:20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收藏界 作者:北京 陈瑞海 |
3年),用了不到两年时间仓促编撰而成,史实多无法考证。在《辽史》中,失载、遗漏、失实或前后不一致者多有之。如本文上述耶律敌烈这一人物,《辽史》第九十六卷却记:于道宗大安八年卒,官一品。并非天祚帝时人物,竟有几个敌烈?天祚帝是于保大五年(1125年)在应州新城被金兵所擒获,辽亡,辽史正式画了句号。但各地势力(群牧)仍很强大,除西辽政权外,后西北辽至1196年、东辽至 1269年、后辽至1219年才亡,这中间,如前西北辽(群牧势力)于金正隆五年(1160年)十二月乙亥,困临潢府(辽时曾为上京)建国称帝。也就是说,辽亡,不等于各地势力都消亡了。那么,这个“神历”朝远在大辽西北,是否随着术烈亡(辽还未灭亡)而亡呢,“神历”就真的不复存在了吗?但就退一步说,即便有“神历五年”的存在,这枚大钱的书体也令人迟疑。在没有新的考证情况下,判断问题只能以现有史料为据了。
由上可知,“神历五年”这枚银质大钱应是后人臆造之品,类这种钱可能从元明清以来就不断有人造伪,抓着历史年号就胡弄一番,蒙骗世人。一枚古钱 (包括伪品),时隔百年以上都已锈迹斑驳,要辨别真伪确有很大难度,需把它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条件下进行分析,决不能仅看包浆锈色,尤其是贵金属(金、银)铸币,可能会带有更大的欺骗性。但是,必须把话说回来,辽钱与中原钱不同,不仅是说钱文的辽风,而是说辽确实有大量金银钱存在,多得令常人难以想象。据裴元博先生称,辽钱大约有上千品种,图谱所载仅是一小部分,大量都是前人(包括修谱者)所未见未知的,在“出谱品”面前会目瞪口呆,方知对辽钱认识之不足。辽年号钱、纪年钱(如大康元年等)多为三材五等、同模同铸。辽又是一个富金银国度,铸有大量的金银币,造伪者可能就在这里鱼目混珠,这就要求作者(藏者)、编者、读者(藏者)要擦亮眼睛,提高辨真辨伪能力。但也绝不因见到一两枚类此辽钱伪品就全盘否定或疑神疑鬼,这样会把绝佳的真(珍)品从你手中滑过,把它像孩子和洗澡水一样同时倒掉了。 我把这个分析结果和意见告知我这位老友,他连连称是,说暂且把它放一放,以此为戒,防止今后更多的吃亏上当。在辨真辨伪问题上,也正像以前有的专家所说:知道什么是真的,才知道什么是伪的;只有知道什么是伪的,才知道什么是真的,很令人寻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