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和储蓄的增加,也反映了普通民众投资黄金的热情在上升。Macleod认为,后者与中国政府的广告宣传不无关系。
2、从香港进口的黄金
香港会提供黄金进口、出口和再出口的详细数据。出口数据主要包括从香港直接进入(绕过上海黄金交易所)大陆的黄金饰品;再出口数据包括以金条的形式进入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黄金;进口的黄金还有一部分留在岛内,要么被储存在香港的金库,要么被加工成饰品进入香港的金店被大陆游客买走。
主流媒体大多报道香港的黄金主要是从瑞士进口,但这并不是全部。2013年,香港从瑞士进口黄金916吨,从美国进口190吨,从澳大利亚进口176 吨,从南非进口150吨,还有包括英国在内的另外8个国家。此外,香港还从大陆进口了337吨黄金,并将其中的211吨加工后重新出口回了中国。

3、上海黄金交易所储存的黄金
上海黄金交易所金库中储存的黄金已经多年没有更新,只能大致估计。根据上海黄金交易所此前的报告,2008年时金库中储存的黄金有519.55吨,2009年为582.6吨,2010年为841.8吨。此后就再没有公布过。
与此同时,2008年至2010年期间,上海黄金交易所交割黄金与黄金库存的比例一直保持稳定在1左右,分别为1.05、1.03和0.99。假设这一比例不变,那么我们就可以预估接下来几年的黄金库存。
4、重新炼制的黄金
每年有一大批废旧的黄金从普通消费者的手中出售并精炼。2009年至2011年,官方公布的精炼黄金数据为244.5吨、256.3吨和405.8吨。根据市场黄金价格的变动,Macleod估计2012年和2013年的精炼黄金为430吨和350吨。
我们可以合理假设,这些精炼的黄金被政府或其下辖的资产管理机构储存了起来。理由是中国政府控制了黄金生产和精炼,下文中会提到。
5、矿商供应的黄金
通常情况下,金矿企业先要生产出“金锭”(doré),经过鉴定之后再被送到精炼厂加工。“金锭”只有在经过精炼并浇铸成标准的金条之后,才能流入市场。大致来讲,黄金要从“金锭”变成可出售的金条,可能会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精炼商向矿商收取佣金并将黄金浇铸成金条,由矿商向市场出售。这种操作不利于矿商的现金流管理。
精炼商向矿上购买“金锭”,浇铸完成后出售给上海黄金交易所。这种操作不利于精炼商的现金流,因为他们往往要通过融资来购买金锭。
一家商业银行(通常是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提前向矿商支付精炼费用。这是国际上通行的方法。
政府提前以协议价格买下矿商的产品,黄金最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