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金需求“逆势而上” |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马克思的名言在2010年的黄金市场得到了最好的印证。回顾2010年的全球黄金走势,与全球主要货币的波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整个上半年,在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阴影下,伴随欧元不断走软,黄金连续走高刷新历史纪录,高歌猛进中显出“硬通货”的风姿;到了年中,欧债危机突现缓和迹象,在世界主要货币反弹行情中,金价又顺势回落;8月之后,伴随着美国公布令人失望的宏观经济数据,美元进一步下跌,金价再次启动,登上“千二”大关;到了11月,在美联储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刺激下,“印钞”效应再次导致美元贬值预期,金价随即首次突破“千四”。作为“最后的盾牌”在巨额流动性冲击中,黄金凸显了中流砥柱的本色。 与以往的黄金市场不同,2010年黄金不但受到全球投资者的追捧,而且高金价下的黄金首饰也受到了认可,说明黄金财富文化已开始历史性回归。 据估计,2010年,中国黄金需求约为500吨,与每年中国的产量基本相同,为自产自销型。60多年来,中国未放开黄金市场的买卖,而从国际市场购买的黄金量也从未超过8%。中国2011年需求有望增长20%。多种迹象显示,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国正考虑放开黄金市场。可惜的是,处在金价的历史性高点上,中国进入黄金时代显得尤为“时不逢机”,但正是这种“逆势而上”却彰显了中国真的在崛起、开始把握全球的财富机遇。 依笔者的判断,中国放开黄金市场是迟早的事,越早开放,则越早能让中国国民享受到财富的利益和公民的权利,更能消除中国“货币泛滥”长期投资找不到出路、资本乱窜的“豆你玩”“蒜你狠”等现象,更有利于中国经济、投资、财富结构的合理变化。 2010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证监会等六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促进黄金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黄金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六部委意见将未来黄金市场发展与中国金融市场竞争力提升的全局联系在一起,明确提出“未来黄金市场的发展,要服务于中国黄金产业发展大局,立足于提高中国金融市场竞争力,着力发挥黄金市场在完善金融市场中的重要作用。”这个联合发文一出,在国内外市场产生巨大影响,中国因素无疑将在未来金价长期趋势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到2010年末为止,中国央行避开了国际黄金市场,而通过国内的采矿业稳定增加黄金生产和储备。但央行2010年8月曾表示将允许商业银行增加黄金进出口,从而推动中国黄金市场发展,情况已随之发生了变化。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