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枚武德合背钱举证唐石父文论的正确
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五铢,铸行开通元宝钱,开创李唐王朝金融货币新纪元。长期以来,不知是什么原因,将唐钱传读为“开元通宝”,并一直延叙至今。
近代泉学家唐石父先生,力排众议,师古不泥,从历史典籍入手,正本清源,认真考证,对该钱的正确读法,在理论上作出详尽精辟研究。明确指出,唐武德钱文应为旋读,即“开通元宝”!石父先生学术成果斐然,轰动泉坛,博得业内大多数同仁认同与赞扬,并获得“国家级最高殊荣——金泉奖”(唐石父《武德钱文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钱币》2003年版,第633页)。
按理,武德钱读法已经基本解决,实际运用应该不成问题。但现实生活中,一些撰文里关于该钱的称呼、宣传,依然坚持旧说。即“开元通宝”。这些悖于钱文本意的表述说明,在古钱研究领域约定俗成的习惯,至今要想纠正过来确实很难。是尊重学术研究成果,与时俱进,还是任其“讹传”,继续贻误后生,这些都是值得传媒圈认真思考的话题。
上世纪八十年代,得唐代武德合背宝钱两枚,碍于孤陋寡闻,笔者曾不经意地将这两枚合背钱弃之犄角旮旯,在把玩中俨然发现,该实物可印证石父先生关于“开通元宝”钱币考述的正确性。
虽渐有感悟,但惟恐拙见,被人评头品足而贻笑大方。近有同好诤言,只要悟理不亏,何不妨拿出来献丑,求大家品鉴,孰是孰非,自有公论。受之启发,遂将拙藏展示如下,见图(AB)。
在不改变武德钱体上下方位的前提下,将其B枚(任意左右)翻个面,您可看到B面文字呈90度背逆,但二枚合背语句仍可对释(如图示)。A面上的“開”字,对应B面上的“通”字;A面下的“元”字,对应B面下的“寳”字。再看B面左右二字,虽也发生位置变化,但B面的“開”字仍对应A面的“通”字,B面的“元”字仍对应A面的“寳”字,合背二品,天人契合,反复翻读,相映成趣。
不难理解,钱文设计极具匠心,构思玄妙,它并非是简单的文字偶合,恰恰显示出唐代制钱人的聪明惠智。倘若以旧习读所谓“开元通宝”,两枚合背钱则组辞不畅,无法对释。
笔者认为,合背钱证物充分阐明,唐朝武德铸行货币初衷确系旋读,所言“开通元宝”当无庸置疑。
值得指出的是,人们刻意坚持旧说,似乎也是有一定理由的。重温唐代帝王世系表,自武德(618-626)近一百年后,唐玄宗李隆基,即有“开元”年号(713-741)。因此,有理由相信,唐玄宗在开元年间,既传承了前朝的根本,钱文一字不动,却以不变为变,采用了巧妙而变通的方式,将旋读改换为“顺读”,自此开创了“通宝”币制改革的先河。成书于五代的《旧唐书》谓两读皆通,仿佛无须别白,实是并无主见。然两读次序先后,是当今必须理清的课题。
以上拙见恐有不妥之处,诚望诸家不吝教正。
作者:江泰尧
来源:《中国钱币界》25期
欲了解《中国钱币界》杂志订阅详情,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