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胜、压胜、厌胜钱、押胜钱与花钱

17-01-09 16:31:35 中国集币在线 发表评论

  厌胜(yā shèng )是一个汉语词汇,是迷信谓用符咒等法除邪得吉的意思。

  厌胜,典出《汉书·王莽传》第六十九下:“......是岁八月,莽亲之南郊,铸作威斗。威斗者,以五石铜为之,若北斗,长二尺五寸,欲以厌胜众兵......。”《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中记载:“因巫言欲作蛊道祝诅,以菟为厌胜之术。”

  后来“厌胜”演变成了古代方士的一种巫术——厌胜法,当时人们认为运用厌胜法就可以制服他们想要制服的人和物。厌胜法的“厌”读作yā,据东汉学者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厌,笮也,今人作压。”所以通常又把厌胜法写作压胜法。

  由此可知,“厌胜”和“压胜”是一回事,读音相同,意思也一样。“厌”和“压”互为通假。“厌胜”、“压胜”,读音都应作:yā shèng 。东汉许慎之前写为“厌胜”,后来又有了“压胜”的写法。今人一般取最早的写法作“厌胜”。

  唐杜甫《石犀行》云:“自古虽有压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 清袁枚 《新齐谐·滇绵谷秀才半世女妆》:“ 蜀人滇谦六 ,富而无子,屡得屡亡,有星家教以压胜之法。” 清钱泳 《履园丛话·笑柄·酱》中有:其制酱时,必书“ 姜太公在此”五字为压胜。

  传说“厌胜之术”始于姜太公。《太公金匮》中说:周武王伐纣,天下归服,只有丁侯不肯朝见,姜太公就画了一张丁侯的像,向这张像射箭,丁侯于是生起病来。当他知道是姜太公捣的鬼,便赶紧派使臣去向武王表示臣服。姜太公在甲乙日拔掉了射在画像上的箭,丙丁日拔掉了画像眼睛上的箭,庚辛日拔掉了画像脚上的箭,丁侯的病就好了。

  所以压胜法就是用符咒等法除邪得吉的一种迷信的方法。

  厌胜钱实际上就是人们据厌胜法的本义,为避邪祈福而制作的一种类似钱币的饰物,供佩带赏玩,厌服邪魅,求取吉祥。

  由于古时“厌”和“压”通假,厌胜钱也写做压胜钱,有的地方写成“押胜钱”。笔者认为“押胜”的写法是写别字,是取其yā shèng之音而将“厌”写成了“押”,是错误的。

  至于说到“花钱”,应该是今人对厌胜钱的一种俗称。因为厌胜钱不同于真正的钱币,有各种各样的图案、文字及装饰,故民间称之为“花钱”。

  从收藏的角度说,民俗品收藏是一个大的门类。目前,人们把厌胜钱归为民俗品的一部分,所以,又把厌胜钱称为“民俗钱”,以和正式流通的钱币有别。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汉代“辟兵莫当除凶去殃”厌胜钱

  

  厌胜钱,并非流通币,而是民间做成的一种类似钱币形状的其上铸刻有吉祥避邪图案或文字的物品。最早为小孩子佩带的饰物。它最初的本义主要是压邪攘灾和喜庆祈福两大类。到了后来,厌胜钱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诸如开炉、镇库、馈赠、赏赐、祝福、辟灾、占卜、玩赏、戏作、配饰、生肖等等,都铸厌胜钱。也不限于民间铸造,宫里甚至铸钱机构也铸造。发展到后来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按不同的用途,大略可分为纪念、厌胜、凭信、上梁、供养、博弈、吉语、成语、戏作等品类。纵观历朝历代的厌胜钱,各种书法、图案内容,多是体现当时的礼俗时尚。因此厌胜钱对考察各朝代的政治、民俗、文化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从传世实物和典籍记载看,中国古代的厌胜钱是一个品类繁多的大家族,从赞颂吉祥的“祝寿钱”、“洗儿钱”、“撒帐钱”,到厌魅解厄的“辟兵钱”、“神咒钱”、“八宝钱”;从祈嗣求子的“男钱”、“女钱”、“秘戏钱”,到嬉戏娱乐的“棋钱”、“马钱”、“灯谜钱”,埋藏在庭院塔砖下的“镇宅钱”……几乎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多数人认为厌胜钱始铸于西汉,并有传世的实物印证。汉代五铢钱中,有的正面铸有“脱身易、宜子孙”字样,有的正面铭文为“辟兵莫当”,背面铭文为“除凶去央(殃)”,显然是为辟凶致吉而特意制造的。有人据此指出,这种钱圆形方孔的形制,恰与古代中国人关于“天道圆,地道方”的宇宙宏观形态的认识相吻合,钱之所以具备逢凶化吉的神奇效应,就在于它被浇铸成形时,注入了负载“天道”、运行不穷的“神力”。东晋鲁褒撰《钱神论》,开篇即云“钱之为体,有乾有坤;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可谓抓到了根本。换言之,厌胜钱是在这种对天圆地方乾坤之象的宇宙结构的认同和有目的的操纵运用中产生的。但有人引证王黼《宣和博古图录》:“厌胜钱有五,一体之间,龙马并著,形长而方”,略见早期的厌胜钱主要是长方形制。果真如此,则上述见解未必就是无懈可击的了。

  又有人认为厌胜钱起源于战国时代,可资证明的实物是在今川西平原古墓葬中成批出土的桥形铜币。据说清人已经指出桥形币是古代巴、蜀国人的厌胜钱,其功效或在于交通鬼神。赞同这一说法者据此揣测厌胜钱起源于先秦时西南地区的巫术,随着秦兼巴蜀、统一全国后,辗转流入西北和中原地区。这样,在秦朝废除六国旧币、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半两”时,特制的厌胜钱何以多取非圆形制的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厌胜钱是从这种桥形币脱胎而来,可与流通货币相区别。但是,又有人从根本上推翻此说,以为所谓桥形币只是一种类似磬、璜造型的装饰品,并不是钱币。

  还有人认为,厌胜钱的源头是原始的“冥币”:古人以为有一种活动在泥土中的鬼怪名“胜”,专门吸食死人的脑髓,使之“二次死亡”不得复活于冥界,因此要有物制约。考古资料表明,在原始公社时期的墓葬中,常有海贝的发现。这种海贝在人们生前便是具有驱邪避害意义的佩饰,死后以之入墓,继续发挥制服“厌胜”的作用。这就是“厌胜”的本义。后来,海贝在以物易物的交换中,逐渐从象征财富的实物转化成作为一般商品等价物的流通货币,则殉葬之贝在“厌胜”的同时,又具有了货币的功能,可供死者在冥间使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早期的“冥币”与“厌胜钱”是二位一体的,但从发展过程考察,仍有先后之别。此后,再分别流变为专供保护棺墓用的“镇墓钱”和专供死者在冥间使用的陶质或泥质冥币,即金属货币的代替物。照这样观点推论,厌胜钱起源于古人原始的死亡观,产生的时间亦可追溯到更久以前。

   

  汉至南北朝时期 的厌胜钱,其形主要类同于当代或前代的行用钱,区别在于背加日、月、星、龟蛇、宝剑等图案或人物故事、生肖等。常见于“五铢”、“大泉五十”、“五行大布”、“永通万国”、“常平五铢”等一类的钱文图案。

  唐宋时期的厌胜钱,以镂空花草、虫、鱼、蜂、蝶、龙、凤、麟、狮、鹿、马、人物故事为主调。这类镂空钱多数起装饰作用,如服饰、马具、帘帐等等。龙、凤、麟、狮等钱也寓意吉祥、太平之意。这时期的吉语钱多见有“上上大吉”、“龟鹤齐寿”、“长命富贵”、“宜尔子孙”等等,以及背铸各种图案的当代或前代年号钱,反映道教内容和文化的符文、八卦和生肖钱。“福德长寿”、“千秋万岁”等自北朝末至辽、金、元各代均有铸造。而酒令诗牌、选仙钱、打马格钱、棋钱等游戏博弈品,也主要产生于这个时期。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金元“上上大吉”厌胜钱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辽代“一母九子”厌胜钱

  辽代以“千秋万岁”吉语钱、鱼形佩钱、生肖钱为多见,还有用于赏赐的“巡贴”钱(丹巡贴宝、巡贴千宝)、“奣龙谢锺·家国永安”钱,用于随葬的瘗钱,如“大康通宝”大银钱、“大康六年”、“大康七年”、“清宁二年”等。

  金元时期将本民族淳朴、浑厚的文化艺术与汉族礼法风俗相融合,在厌胜钱方面承袭唐、宋以来的风格,融合了草原民族文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金元民俗钱艺术。

  华夏民族善于象征、影射、暗示、谐音等方式比喻、形容人和事的习俗,也被金元少数民族借鉴和效仿。如以龙象征皇帝,以凤象征皇后,以虎、狮象征大臣,以松鹤象征长寿,以枣、鸡、蝠等形象谐早、吉、福等音。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清代吉语厌胜钱

  这一时期的厌胜钱,以实体类为主,且较唐宋时期更加丰富。图案多为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生肖八卦,如星官童子、星斗宝剑、天师打鬼、老子授经、四灵、狗、马等。文字吉语钱为年号钱背加吉利品或避邪品,如大定通宝、泰和重宝、大元通宝等,成为形式多样的吉利品或避邪品。庙宇钱和供养钱也是这个时期的一大特色,一般是特铸带有皇帝年号的小型钱,或铸年份、或铸具体供养的神佛和庙宇。材质以青铜为主。镂空钱减少,且图案与唐宋时期同类钱没有大的区别。

  明清时期是中国铸造厌胜钱的鼎盛时期,数量之巨、种类之多,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而且厌胜钱的造型也行成了固定的模式。官铸钱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汉族民间铸造厌胜钱可能已成为专门行业,厌胜钱也已有专门市场,人们可根据不同的用途,随时到作坊或铸钱局去选购,厌胜钱的使用已成为汉族民间往来活动的一项内容。

  这一时期镂空钱很少见,只有少数黄铜质双龙钱和花草文钱,形制较唐宋时期的略厚,边郭较宽。实体类钱种数大大超过以前各代。主要有避邪、吉语、生肖八卦、龙凤、秘戏类钱。一体之间,文图并茂,以圆形、圆穿为主,方穿次之,并有大量带钱冠者。诗牌、仙钱、酒令钱、打马格钱、棋钱多仿宋元时物。自康熙以后,面铸年号背铸图案的大钱渐多起来。一些经典语句铸在上面,作为铭词勉语。图案多样,内涵丰富,除以前历代所用图案外,又将宝物、书画、植物、水果、乐器等铸于钱上,铸造极精,大小悬殊,直径在1—12厘米之间。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清代宫中“长命富贵”厌胜钱

  明清时期的厌胜钱,材质主要是黄铜,还有金、银、铁、铅质者。金银钱主要是以薄片錾刻,有的填珐琅彩。除此之外,还有玉、翠、玛瑙、琉璃、石、骨、木、竹质者,应有尽有。清代厌胜钱的种类、花式、构图、做工都达到了厌胜钱的艺术高峰。

  此外,在厌胜钱上也可看到少数民族文字,如契丹大字、八思巴文、满文、藏文,以及梵文、符咒文等,成为研究古代少数民族文字的实物资料。

  作为非正用品的厌胜钱,虽不是通用货币(有时也被参杂在流通钱币中使用),但其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其文字与图案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历史、地理、宗教、神话、风俗、民情、文化、娱乐、书法、美术、工艺制作等各个方面。一些时代特色鲜明、制作精美之品,对研究宗教史、民俗史、美术史、古建筑史、体育史、版画史等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是一项值得广泛深入发掘研究的课题。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清代催生送子厌胜钱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清代辟邪厌胜钱

作者:张五六

来源:《中国钱币界》21期

欲了解《中国钱币界》杂志订阅详情,请点击:

http://www.jibi.net/News/qbdjbd/151524106.html

更多邮币卡资讯、行情!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集币在线官方微信(jibizx)。
中国集币在线

延伸阅读

分享到:

交易频道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委托买卖 | 意见建议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集币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