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泉珍品——汉粟双体“开元通宝”背圣天突骑施可汗钱探讨

16-12-09 16:11:20 中国集币在线 发表评论

  西域地处丝绸之路要冲,东来西往的商贾必须通过这里,经济贸易十分繁荣,货币的作用尤为突出。唐朝统一西域后,突骑施汗国首铸仿唐开元通宝,为自制的地方流通货币之一—突骑施钱。新近笔者征集获得的唐泉珍品—开元通宝汉粟双体“开元通宝”背圣天突骑施可汗钱,应是通常人们所称的突骑施钱的第一钱。现将该珍泉奉献给广大泉家鉴赏,并略抒己见。

  一、唐朝对西域的统一

  隋朝末年,西域的天山以北为西突厥本土。天山以南,自高昌王国至波期帝国,是为西突厥汗国的附属。

  唐朝建立不久,得到隋军驻守的伊吾城,建立了西伊州,并以此作为经营西域的大本营。

  公元640年,唐灭高昌,在其地设立西州;西突厥汗国的叶护慑于唐军的威力,献地千里。唐又增设庭州。是年九月,唐改西伊州为伊州,设立安西都护府,驻节高昌城,统管伊、西、庭三州,公元657年,唐朝平定西突厥汗国的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的叛乱,设立昆陵、蒙池二都护府,归安西部护府管辖。又在东部天山设立金山都护府,驻节庭州(今吉木萨尔境内),统辖伊、西、庭三州和伊吾军、天山军、瀚海军三军将士。后又将安西都护府迁至龟兹国,在葱岭东设立四都督府,在葱岭西设立十六都督府,在龟兹、于阗、疏勒、碎叶设立四军镇,管辖自焉耆至波斯的二十都督府和四大军镇的民政和军事。直至武则天统治时期,统领西突厥的阿斯那塞罗东归唐朝,依附于突骑施部首领乌质勒。乌质勒初建突骑施汗国,其可汗始终接受唐朝册封,为唐朝守卫西方疆土。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唐朝改金山都护为北庭都护府、府治,管辖范围及职权不变。(注1)

  二、唐朝对西域的经营

  唐朝统一西域后。在西域军政开支巨大,据史料统计:仅用来和籴粟麦,供应军粮的经费,政府每年须给西域拨解缣帛近二十万匹,另外,为了备办军装,政府每年须向西域拨解缣帛近八十万匹,两项合计近百万匹。众所周知,衣料的开支仅占军费开支的一小部分,战马、武器、城防设施配备开支更为浩大,这些经费必须投入西域市场。

  唐朝为了保证西域军费和民政开支平衡,除在西域推行与中原相同的州县制、均田制和赋役制外,在军事上设折冲府加以节制,为解决军政开支的不足,除实行屯田制外,还在丝路各枢纽设立关卡,抽取缠税。

  另外。北庭都护府的军马购自天山以北的西突厥人,安西都护府的军马购自当地诸国和突骑施汗国,唐朝经常要花费大量的缣帛去购买马匹,替换伤老病残战马和购买草料,供战马食用。这些缣帛流入西突厥人和突骑施人的手中,除少量消耗外,大多投人西域市场。

  唐朝中央政权对突骑施汗国,除册封可汗,定期给予赏赐,要求按时朝贡外,民政上完全自治;军事上则听唐朝统一调遣。唐朝的报答是,嫁以公主,结为亲家,在互市和绢马贸易上给予优惠。为了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过往商贾的安全及地方的稳定,唐朝在西域各重镇驻有一定的军队,以中道为例,其“守捉”以上的重要军事据点有:沙州一柔远镇一尹州城一罗护守捉一赤亭守捉—天山军一张三城守捉一焉耆镇一于术守捉一渝林守捉一龙泉守捉—东夷僻守捉—西夷僻守捉—赤岸守捉一安西大都护府。西域地区,大军镇置兵五、六千人,小军镇置兵二、三千人,守捉城置兵三、五百人。此外,还有戌、保置兵一、二百人;烽燧置兵三、五人。唐朝在西域的军事设置,为保障唐对西域的顺利经营和丝绸之路的畅通与繁荣,发挥了突出重要作用。(注2)

  三、开元通宝钱与圣天突骑施可汗钱

  开元通宝:《唐书•食货志》:“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侏四丝。”此钱原由官铸,不久民间地方偷铸成风,质量日益低劣,历代严禁不止。为此官府屡收私钱重铸,因此品种繁多,轻重不一,但是总起来说差别不太大,因此有唐一代使用各种铜钱,皆以开元通宝为基准进行折算。所谓“一文钱”,即指开元通宝一枚;所谓“一贯钱”,即为开元通宝一千枚。据新疆考古发现报导,境内发现的唐钱,即以开元通宝为最多。

  开元通宝背圣天突骑施可汗钱可能是公元718年(开元元年)唐拜苏禄为顺国公,719年遣解忠册封为毗伽忠顺可汗,并嫁以金河公主,采取传统的和亲政策后,为感谢唐王朝之恩即庆贺自身册封而参照唐朝统一的开元通宝钱制作的面为唐统一的流通货币铭文——开元通宝。背面则加铸圣天突骑施可汗钱于一身的唐代珍泉。该泉为圆形方孔青铜所铸,内外有郭,径2.6cm,孔0.6cm,厚约0.2cm,重4.5g,该泉正面为开元通宝,翘首“通”,左挑“元”;背面为粟特文,由四个单词组成,直译为“天(圣)的突骑施可汗钱”或译为“强大的突骑施可汗钱”。其后又相继制铸仿开元通宝,背面为突厥文  “āt”(汉译即马字)的有孔和无孔的各式突骑施钱。

  四、“开元通宝”背圣天突骑施可汗钱铭文的探讨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该泉正面仿唐钱开元通宝四字书写,背面有一圈粟特半斜体铭文,方孔放置于狭窄的边线内(1mm),沿钱币边缘有较宽的索面外郭。

  关于钱币铭文,原来大都认为系回鹘文,蒋其祥先生曾写信向中央民族学院研究突厥、回鹘文学者耿世民先生请教,耿说:“整个铭文似应为粟特文,粟特语,而不应是回鹘文。”(1988、1、12函告原文)。对此上海社会科学院龚方正先生意见相同。(注3)

  苏联学者斯米尔诺娃对此也表示过她的看法:有粟特语的钱币主要指文字来说,而不认为这是粟特人所铸造的钱币。(注4)

  所谓粟特文,是出自波斯时代阿拉美文字草书,书写时由右向左,后改为从上向下竖写。从语言谱系上,粟特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东伊朗语支,为中期伊朗语,流行于公元前3—4世纪至公元后8—9世纪,曾一度为中亚各地所通用。钱币上文字也正是这种中期东伊朗语——粟特语。至于回鹘文,正是回鹘人(古代维吾尔)在粟特文字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文字,故两者不易分清,有时会误将粟特文看成回鹘文。

  钱币铭文粟特字可以读作钱bagatwrk ,意为“天可汗突骑施钱” 。照斯米尔诺娃直译为“天(神)的突骑施的可汗钱”。意义无甚大区别,表示汗权天授属于天。不过这个“天可汗”在斯米尔诺娃书中所收钱币铭文中多次出现,斯氏称为全突厥使用的称号,(注5)而且“天”“可汗”都是连在一起用,但更可能指唐朝皇帝。下面我们再具体论述这个问题。

  如此通读全文,比《东亚钱志》释文大大推进了一步。按钱志正确读出了“突骑施”,“可汗”二字,而将第一个字读作Bai Bgi释为“可汗,莫贺”,无论是音读与译义皆欠妥,且不应出现两个“可汗” 。但如指“莫贺、可汗”又当别论,只是缺少证据。至于“pny”则未认出,致使近年来有关报导中皆以“突骑施可汗拜布给”之称在传用,至此可以说解决了问题。

  五、“开元通宝”背圣天突骑施可汗钱铸造年代考

  据史料记载,乌质勒是突骑施汗国政权的创立者(在位年代公元690—706),即位后即以碎叶川和伊丽水为其政治中心,“碎叶为大牙,弓月城伊丽水为小牙”,佐唐守护边境,与吐藩、东突厥浴血奋战,与唐关系友好密切,“圣历中(公元698—699)……则天授以瑶池都督。” 

  乌质勒死后,其子娑葛继位(公元707—711)首先扫灭敌对势力,统一各部,称汗建国,标志汗国正式成立。公元709年 (景龙三年)七月,唐朝册封娑葛为贺腊毗伽钦化可汗,赐名守忠,忠心耿耿守卫唐朝边境。薛忠正先生考证,娑葛在711年助唐攻东突厥战事中,为唐捐驱。(注6)

  以上两人乌质勒未称可汗,无铸币可能。娑葛称可汗,但时间较短,其国力及统治领域有局限,只是到苏禄称汗达鼎盛时期,故最有可能和条件铸币。

  娑葛死后,中亚形势一度混乱,公元716年由“突骑施别种车鼻施啜苏禄”重建突骑施汗国,“于是复雄西域” (注7)自立为毗伽可汗。公元718年(开元元年)唐册封苏禄为顺国公,719年遣解忠册封为毗伽忠顺可汗,并嫁以金河公主,采取传统的和亲政策。唐朝如此重视并承认苏禄政权的历史背景,是这一时期中亚历史发生了划时代的大事,就是大食(阿拉伯人)扩张势力到了中亚,康国、安国皆请唐援助,为防御大食计,唐朝政府就借重苏禄政权力量为唐守境,保证中亚诸藩不受外来势力的侵犯,而苏禄也正是在反抗阿拉伯扩张势力斗争中声名大震,成为中亚各族人民崇敬的英雄和唐朝西疆屏障。

  苏禄在位这一段时期接受唐指令抵抗大食见诸《册府元龟》卷999,吐火罗叶护向唐上表求援说“又承天可汗处分突骑施可汗云西头事委你,即须发兵除却大食”,表文中多处称唐朝皇帝为天可汗,这很值得注意。

  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苏禄大破万余人的阿拉伯入侵势力,突骑施遣使入唐,唐朝为之庆功,“会东突厥使者亦来,与午长曰:‘突骑施国小,且突厥臣,不宜居上’,苏禄使者曰:‘宴乃为我,不可下’。遂设东、西幄,而苏禄者西席”。(注7)足证与唐关系甚密,唐对其使者多厚赐以归,突骑施亦朝贡无阙。

  当然苏禄与唐之间也有矛盾龃龉,但总的在开元二十二年(734)以前关系是笃睦友好,从734年以后,苏禄与唐关系日益恶化,而忘了与唐深厚情谊。这在唐皇《勅突骑施毗伽可汗书》有明显的反映:“往年可汗初有册立,以我国常为势援。诸藩闻此,不敢动摇。是我有大惠于可汗……自尔以后,二十余年情义相亲,结为父子,可汗身不自觉”,(注8)可见先嫁以金河公主应是“翁婿之亲”,而又“结为父子”,足见关系之深。这样苏禄在位时间长,力量强,与唐关系深,仿唐开元通宝形制而铸造外圆方孔式钱币应当是完全有条件,可能性是最大的。从苏禄登汗位和唐的关系来说,也容易获得唐朝政府铸币技术上支援。因此从各方面情况考虑,就该将这珍泉定为苏禄可汗在位时首造,时间大致在开元四年至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16—734年)之间,因为从公元734年苏禄与唐关系开始不和,再铸造表示臣属于唐的“天可汗”铭文可能性很小。

  六、“开元通宝”背圣天突骑施可汗钱的铸地考

  关于该泉铸造地点,亦无确切史料可资证明,但应该注意到的是,突骑施政治中心是在碎叶川和弓月城、伊丽水。前者是大牙,即汗庭所在,在今楚河流域七河地区,大致在伊塞克湖(古称热海)以北,或可能在碎叶城附近。小牙在弓月城、弓月城地望说法不一,但皆同意在今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境内,伊犁河流域附近。大牙、小牙都有造币可能性,但比较起来,在大牙造币可能性更大些,这一带发现突骑施钱币也多,相反在今新疆境内发现该类钱币较少,而伊犁地区是否发现突骑施钱币尚不了解详情。这也会给以某种启发,在今新疆境内造币可能性小得多。可以推断该泉铸地,可能为政治中心所在地碎叶,唐玄宗在《敕瀚海军使孟嘉运》一文中称突骑施为“碎叶逆丑”,在《敕河西节度使牛仙言书中》又指令“入碎叶取突骑施家口”。碎叶是突骑施的活动中心,在那里打制"开元通宝"背圣天突骑施可汗钱是顺理成章。

  “开元通宝”背圣天突骑施可汗钱在唐朝安西部护府故地——吐鲁番地区再度面世的缘由:1、“开元通宝”背圣天突骑施可汗钱是为唐西域北庭都护府管辖的突骑施汗国仿唐开元通宝钱制自制的地方流通货币“先祖”,吐鲁番地区原为唐安西都护府西州驻所,与北庭同居大唐—国之西域境内,该珍泉面世火州应在情理之中;2、该珍泉为北庭都护府属地突骑施部自制流通币的第一钱,而北庭与高昌同处丝绸之路要冲,且高昌历来为中西绢马互市的大都会,往来商贾络绎不绝,故该珍泉流入火州而至今面世,可见其历史意义重大;3、另据史料记载古大宛地区是为“天马”的出产地,而今体现游牧部族和产“天马”的“开元通宝”背圣天突骑施可汗钱的出土与面世,是为该重要历史的又一印证。

  “开元通宝”背圣天突骑施可汗钱的问世,也可说明西域自古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加之西域地区少数民族地方政权自铸的钱币起源于中原钱币文化,同时兼有西亚各类钱币文化的影响,因而是中原文化与中西亚文化钱币文化融合的产物,因而有其特色和重要的历史价值,是中华民族钱币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注释:
注1、注2:曾问吾著《中国经营西域史》。
注3:龚方震《慕格山粟特语文献初探》。
注4、注5:引自O•H•斯米尔诺娃《粟特青铜钱币总目》59-62页。东方文献编辑部,科学出版社,莫斯科1981年。
注6:薛宗正《突骑施汗国的兴亡》——《历史研究》1984年第3期。
注7:《新唐书》卷215下《突厥下•突骑施》传。
注8:《全唐文》二八六。

作者:储怀贞   黄宪

来源:《中国钱币界》20期

欲了解《中国钱币界》杂志订阅详情,请点击:

http://www.jibi.net/News/qbdjbd/151524106.html

更多邮币卡资讯、行情!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集币在线官方微信(jibizx)。
中国集币在线

延伸阅读

分享到:

交易频道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委托买卖 | 意见建议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集币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