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尖首刀中的珍稀品种

16-05-26 15:02:07 中国集币在线 发表评论

  近年来在陕晋交界处出土的先秦刀币中,有一种面文为“西刀”的小型尖首刀,又被称之为“西化”或“西人”者。 其形制瘦小,刀首倾斜角度甚大,近陡坡状;刀刃处微内敛,刀身由微弧渐为平直,四周有细边廓;刀柄正面有两条细竖筋,背面只有一条,幕无文,刀环扁平呈椭圆形。其通长一般为120~123毫米左右,重量大多为4~5克左右;从其形制上看,这种刀已完全脱离早期尖首刀之特征,但还应归属于尖首刀的同类别种。

  与此“西刀”形制相同者尚有“西□之”三字刀和“西□□之”四字刀(图1),其幕文多有划痕标记或简单数字,可视为“西刀”之系列品种。对于三字刀和四字刀上的“□”字,有释其为“禺、 遇、稷、偻、隗、魏”不等,又有直接称其为“西禺之刀”“西稷之刀” 或“西魏之刀”者。由于其文字大多漫漶不清,奇诡难辨,准确释义尚待考证。对于这种刀面文上的“西”字,有可能为铸币地名,其地望考证说法不一,目前暂无定论。

  有人把这种刀币与赵铸平首尖足布中的“西都”联系在一起,认为 “西都”和“西刀”币文中的西字形体结构基本相同,风格也十分相近;“西都”在今山西孝义一带,离赵国边城蔺地不远,蔺地曾铸行过纪地名的刀币,故“西刀”有可能是为西都所铸。近又有学者认为:西字应释为“卤”,为卤地所铸之刀,卤即汉之卤城,因产盐而名之,《汉书•地理志》隶代郡,在今山西繁峙县东百里之处。总之,过去由于“西刀”形制奇特,出土情况不详,给判定铸地带来一定困难。

  这种小型尖首刀近年来在陕西神木马镇、栏杆堡和府谷后河川、浪湾等地及山西和内蒙古沿黄河附近,曾先后几次出土过,且总数量已达百枚之多。与此同时伴随出土的还有少数几枚“蔺”字小直刀,从“西刀”和“蔺”字刀共存出土的现象上看,“西刀”殆为战国时期赵铸币似当无疑。笔者曾陆续上手过不少陕晋出土的这种小型尖首刀,但大部分币文因字迹模糊无法看清,或面无文字,或为简单纪数,而品相完好、文字清晰的“西刀”系列刀币在出土中所占比例极小。是品“西刀”出土于陕西与山西交界处黄河河曲一带,通长123毫米,重3.8克;其币文清晰可辨,一目了然。只是出土时刀环已遭损坏,故其重量有所不足(图2)。除面文为正书者外,目前所见尚有西字倒书者存在,其形体更为瘦小,刀首斜角度更大,通长119毫米,重4.6克,数量较正书者更为稀少(图3)。其中尤以“西□□之”四字刀和“蔺”字刀最为珍稀,四字的刀身较二字的稍宽,刀首角度稍缓,其通长122毫米,重5.2克(图4)。“蔺”字则为小直刀类型,刀首较圆,刀身微有弧度,刀柄正面有一条细竖筋,背平素,通长116毫米,重9克(图5)。这些实物的大量出土,给研究“西刀”的铸行地提供了重要依据。

  春秋战国时期,陕北一带曾是狄族的活动范围,陕、晋、蒙交界处是狄之所属林胡、楼烦等少数民族的居住地。战国中期,赵武灵王为了强兵富国,用法令改变习俗,实行“胡服骑射”,建立起强大的骑兵,开疆拓地;使赵国伐灭中山,攻破林胡、楼烦,扩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林胡、楼烦原为游牧民族,精骑射,赵国曾筑长城以为防御,在其活动区域内出土的这种形制奇特的小型尖首刀,似应与这些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有关,有可能是赵武灵王收服林胡、楼烦后,赵国为顺应当地实际情况而铸行的货币。总之,“西刀”系列刀币是先秦货币多样化的一种体现,其目前存世较少,尤其是品相完好,文字清晰的更为难得,是先秦货币中的珍稀品种之一。(作者:戎畋松)

图1西刀二字、三字、四字拓片(正面)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2a(背)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2a西刀(正)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2b西刀拓片(正、背)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3a西刀“西字倒书”(正、背)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3b西刀“西字倒书”拓片(正、背)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4a西口之刀(正、背)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4b西口之刀拓片(正、背)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5a蔺刀(正、背)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5b蔺刀拓片(正、背)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来源:《中国钱币界》2016年总第17期

欲了解《中国钱币界》杂志订阅详情,请点击:http://www.jibi.net/news/BZGG/152920948.html

更多邮币卡资讯、行情!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集币在线官方微信(jibizx)。
中国集币在线

延伸阅读

分享到:

交易频道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委托买卖 | 意见建议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集币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