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通宝白铜隐起文钱币考略

16-06-22 10:05:34 中国集币在线 发表评论

  8月份,在怀远120指挥中心的建设工地上,铲车在平整地面时,推出一座明代墓葬。推出一块墓志铭,材质为青砖正方形,尺寸大约30公分左右。隐约看见天启年几个大字,书体皆为楷书,红色文字为朱砂用料书写。可惜的是,其它文字已被施工机器破坏。后来从工人手中购得一枚钱币,回家清洗时意外发现,这是一枚白铜钱币。该钱阔缘厚重直径25毫米,重5点84克,厚2毫米,面文为万历通宝光背,钱文为稀少的隐起文。该钱文字高低不平,四字均挤阔,穿孔内有打磨痕迹,笔画时隐时现,看是随意但是却很洒脱,笔画有力满含韵味耐人追思。

  翻阅了丁福保先生钱币大全也无从得之,又查阅了华光普老师的钱币图册,也没有找到关于万历通宝白铜隐起文的只言片语。古代造钱多以铜锡为材,以青铜钱币为主。偶有白铜钱出现,也是工匠在铜锡的配比上存在误差,只能称为白钱,而不是白铜钱。隐起文现象在高古钱币当中出现的很少,只有及个别五铢钱有隐起文的现象。铜锡合金铸造青铜钱币的历史,自商周一直延续到后朝的明代大中宣德时期。自大明嘉靖到崇祯,大清到民国时期,铸币材料改为铜锌配比,成为黄铜钱。偶有青铜钱币出现,白铜钱出现的少之又少,更是凤毛麟角。明代铸造白铜钱币,只有嘉靖天启二朝,皆为样钱或母钱范畴。也就是说:明代白铜钱是官局故作之品。这枚钱币有两个定性:其一,可以推断为后期天启年补铸。其二可以断定为万历时期遗留至天启年间,明代铜钱前后朝都可以行用,在该钱币主人去世此钱随之作为殉葬品而入土。

  明代自洪武八年【1375】开始发行纸币并与铜钱共用,市场流通以纸币为主要货币。洪武二十三年【1390】,纸币已经贬值,其面额只可兑换铜钱的四分之一。到洪武二十七年【1394】又进一步贬值为铜钱的六分之一。大明皇帝为了挽救纸币,竟然下令禁用铜钱等金银货币。这样的做法并没有阻止纸币的贬值。据史料记载,永乐元年【1403】,纸币已经贬值到面额的十分之一以下。弘治元年【1488】,纸币一贯只能兑换一枚铜钱。到万历四十六年【1618】,官兵给钞数百贯,计值不过十几文铜钱,明代货币的混乱造就了大明帝国的没落。

  笔者的这枚万历通宝白铜隐起文钱币,图谱没有注解,可定性为脱谱钱币。隐起文这个钱币现象从元代至晚清民国皆有,以太平天国嗣统通宝为隐起文样本,显现了隐起文的文化艺术价值和书法研究价值。这枚万历通宝白铜隐起文钱币的出现,也填补了明代货币史没有隐起文钱币的空白。也增进了泉友对万历年间白铜钱币的了解。如果用铜锌合金铸造的黄铜钱币,很难显现隐起文的艺术魅力,因为黄铜容易生锈腐朽而变形。以铜锡合金铸造的白铜钱币,不易生锈钱体韧性强,更能体现隐起文这个美丽的书法现象。这也充分证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独具匠心智慧过人的灵秀之气。以上渺言恐有不妥,恳请各位行家赐教。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作者:蒋焕根

来源:《中国钱币界》

欲了解《中国钱币界》杂志订阅详情,请点击:http://www.jibi.net/news/BZGG/152920948.html

更多邮币卡资讯、行情!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集币在线官方微信(jibizx)。
中国集币在线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委托买卖 | 意见建议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集币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