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更迭,历史远去。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
秦二世元年七月,有一批被征发到渔阳屯戍的闾左九百多人,行至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戍所。按照秦律,失期当斩,所以人人惶恐。戍卒中有两名屯长,一是陈胜,字涉,阳城人,今河南商水西南人;一是吴广,字叔,阳夏人,今河南太康人。他们用“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的巧计震慑、说服、策动戍卒,起兵反秦。然而“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留名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由于缺乏战斗经验,又孤军深入,起义仅仅几个月便接连受挫;起义军内部的弱点和矛盾也逐步显露,陈胜听信谗言,诛杀故人,与起义群众日益疏远,派往各地的将领也不再听从他的调遣。陈胜连战失利,突围逃至城父,却被叛徒杀害,自此张楚政权不复存在。陈胜、吴广起义虽不到一年而败亡,但它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统治,为尔后项羽、刘邦灭秦创造了有利条件。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为陈胜立传,并把《陈涉世家》列在《孔子世家》之后、汉初诸世家之前,以表达对陈胜历史功绩的充分肯定。鲁迅先生曾称赞:“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此话无疑是赞赏这种“敢为天下先”的首创精神。

中国杰出历史人物金银纪念币(第2组)中的陈胜、吴广银币,将“伐无道,诛暴秦”那震耳发聩的铿锵之声、奋臂一呼“天下云集响应”的激昂一瞬,完美定格在银币的方寸之间。银币背面图中,主人公手执木棒、盾牌为兵器,以展露右臂为标记,其振臂高呼、情绪激昂的姿态呼之欲出,整个画面形象、传神地再现了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起义画面。贾谊在《过秦论》这么评论,“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传达出陈胜、吴广是为社会底层的“草根”出身,币面刻画也以史为据,人物身着简陋斗篷、盾甲,发无冠饰,凸显出平民、农民起义军的特征;然而强壮的身体肌腱、如猎猎旌旗飘展的衣袂、英勇向前的身姿,无一不深深刻画出义无反顾、势不可挡的起义声势和激愤场面。史载,当时起义军队伍发展很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接连攻下几个县城,迅速拥有步兵数万,骑兵千余,战车六七百辆,陈胜自立为王,正式建立了农民政权,国号张楚。
陈胜、吴广起义旧址,位于安徽省宿州市城东南40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