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收藏类礼品市场漫谈 |
发布日期:12-04-10 14:05:36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www.jibi.net 作者: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对于兴亡变迁的感慨,如今用来描述当下的收藏类礼品市场,既形象,又符合实际情况。 中国老百姓重人情重亲情,一向看重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所以,春节、中秋、新年、国庆,以及嫁娶、祝寿、庆生、贺喜的日子,都是礼品消费的高峰。 如今,人们的消费观念不断更新,文化品位不断提升,烟酒糖茶、日用百货作为礼品,早就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个性化礼尚往来的需求了。所以,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开始关注收藏类礼品:钱币邮票、珠宝玉石、名人书画、家具瓷器等等等等——收礼的有身份,送礼的有品位,礼品本身还兼具投资的功能和升值的预期。 近日,据天津《每日新报》调查,“天津这座城市,由于自身的历史和人文底蕴,造就了收藏类礼品的‘一线市场环境’市场规模也稳居一线阵营”。我们认为,天津的消费者对于收藏类礼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力都比较强,从最近十年来,中国金币总公司贺岁金银条在天津的热销,就可见天津消费者礼品收藏意识之浓厚,我们业务部门对此深有体会。 不同的城市、地区,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品位和消费偏好。天津是一座现代化的开放城市,但同时又具有较深厚的传统文化色彩,例如,比较新潮的收藏类礼品在天津不容易受到青睐,而钱币、邮票等“传统项目”却广受追捧,这一现象自有其历史渊源:天津是中国近代邮政的发祥地,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票即在天津首发;清末民初,天津造币总厂和北洋机器局的大量铸币以及种类庞杂的天津地名券纸币则是天津作为近代中国北方经济金融中心的历史实物见证。这一段历史的沿革,对于天津的收藏活动产生了引导作用。如果说,过去的钱币收藏特别是金银币收藏还属于阳春白雪、贵族雅好的话,今天,金银币这只旧时“王谢堂前的燕子”已然飞进了天津社会各阶层之中。我们应当借助天津金融钱币历史的影响,努力传承和发扬天津地区的钱币文化,并为其注入当今时代的文化元素,则对于提高中国金币品牌的认知度,扩大中国金币在天津地区的销售,培育金银币投资者集藏者队伍,促进以现代金银币为龙头商品的天津收藏类礼品市场的发展,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礼品附加收藏的价值,就意味着保值升值,涉足礼品收藏,获利可以是目的,但不应当是唯一的追求。近日,我们学习了“2012年中国贵金属纪念币项目发行计划”和中国金币总公司新闻发言人的讲话,深受启发,对于中国金币“淬炼金银传承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