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系列金银币综述之六:“奥运会”系列设计漫谈 |
发布日期:12-08-10 13:21:23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www.jibi.net 作者:张丛笑 |
前后共4款的“奥运会”系列,以“第××届”定义,与2006至2008年问世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虽同属“奥运”大题材,但性质上有根本的不同。后者是国之盛事,有另外的内涵,因而另外单独成篇。 “奥运会”系列4金17银共21枚,发行时间自1984年始,至1995年止,前后12年,正是中国现代贵金属纪念币的初始阶段,因此,在选材、在设计、在雕刻,在制作等诸方面,都处于相对简单的状态。尤其是设计,与10余年后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无论是创作思路还是创作手法,都存在有不同的理念差异。 早期的金银纪念币设计,更注重画面的写实性,也就是现实生活的写真复制。设计好坏的第一标准,是“像”与“不像”。受此影响,“奥运会”系列金银纪念币的图稿设计,多平铺直叙,直奔主题,没有更多艺术的铺垫。总体看全部21枚金银币,虽然币面人物动作有异,画面构图也有变化,但仍摆脱不开“单薄”、“单调”的阴影。“第25届奥运会”与“第26届奥运会”,也试图突破这种相对沉闷的格局,添增线条为背景,力求币面出现鲜活变化,可惜效果不是很好。 选材不当也为币面设计带来了障碍。21枚金银纪念币,题材重复有5种10枚。相同的题材,相同的尺幅,相同的表现手法,又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想设计上有什么创新,有什么突破,确实很困难。最终表现出来,如“排球”,只能在单人与双人上做改变;“跳高”画面同为“越过杠杆”,只是视角不同;“乒乓球”则为运动员半身与全身的差异;“跳水”画面是不同的空中展示,相对好看;只有“帆船”变动略大一些。而1988年“帆船”,本身也是个另类,它是“奥运会”系列中,唯一币面没有出现运动员的一款。 4款的“奥运会”系列,除“第24届奥运会”为沈阳造币厂设计制作外,其余3款,设计制作均为上海造币厂。 供稿:宁波市金鑫金银饰品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