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印三罗马壹角
上两图的对比中发现,两张纸币存在明显的工艺差异,凹印纸币中的人物刻画更加细腻生动,而胶印则只有构图而缺少了很多油墨的厚重感和立体效果,构图也平淡很多。
4、构图及颜色差异。

枣红壹角

背绿壹角
三版人民币的划分中有两个券种按照颜色划分:枣红壹角券和背绿壹角券。枣红券于1962年4月20日发行,之后发行了背绿券将其取代,中间为三年半多一点的时间,可见发行及流通时间是比较短的,其后的背绿壹角66年1月发行67年12月停止发行,中间更是只发行了两年时间,其品种更加稀少,特别是背绿中带水印的券种更是少中又少,更为珍稀,被称为三版人民币中的“币王”。
二、三版印制发行特点:
综上,三版划分方式并不是单一划分方法,而是将明显差异的券种进行按照罗马字、水印、印刷工艺甚至颜色划分。从中也说明了三版人民币在印制过程中的诸多变化的特点。
1、普品发行量巨大。
罗马字印刷从三罗马到两罗马,钞票号从七位编码到八位编码,角币券甚至从红色罗马字印刷到蓝色罗马字,可见其印刷年头之长,数量之大。
2、水印纸使用变化差异大。
随国产水印纸张的研制成功,第三版人民币真正使用上了“中国纸”,但早期哪些纸张使用水印纸似乎并不固定,而随着钞纸批次的变化以及当时时代厉行节约的原则,纸钞用纸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角币券停止使用水印钞纸,最早期抄纸中成本较高的古币夹五星水印也变成了适用于统一印刷的实心五星满版水印纸。这些差异的变化也导致了早期水印纸钞券的稀少,从而形成独立的版别。
3、印刷工艺多样。
印刷工艺中凹版印刷无疑是防伪中必不可少的工艺,而很多独立券种中恰恰是以这项工艺的有无来划分的。特别是角币券,由于这种工艺工序多,成本高,印时长,所以,在印刷角币券的后期均不采用这种印刷工艺,这就使得早期拥有这项工艺的券种更加珍贵,另外,这些“雕刻版”的券种,印刷品质和画面表现力上明显高于胶版印刷的纸钞,在鉴赏方面更能感受三版人民币的魅力。
三、延展收藏中的特殊版别差异
上述均为藏友大多采用的大套收藏方式,但要领略更加丰富多彩的品种就要更加对其差异进行细化,以至于分出多达三十多个品种,一般公认的有印章差异、长短码差异、颜色深浅差异、和有无荧光差异等几种差异划分方式。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