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珍藏有一枚直径27毫米,光背的“五行大布”,为北周武帝宇文邕于建德三年(公元574年)铸造,亦是一种以一当十而与布泉、五铢并行的通行钱;而另一枚则是直径25毫米,背面穿上铸有旋蛇,下为神龟,左为北斗七星,右为利剑的“五行大布”花钱。两枚币面文的字体均为“玉箸篆”,制作尤为精美,该币是著名的“北周三品”之一。
“五行大布”的铸行与当时政治、经济、文化斗争有着密切的关联。史载:佛教自东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后,发展极为迅速,但在北朝与晚唐时却几度遭受过灭顶之灾。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以及后周世宗均先后四次掀起过大规模的禁佛、灭佛运动,佛教界称之为“三武一宗之厄”或“三武一宗法难”。
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政权因皇家崇佛,致使当时的佛教兴盛,全国寺庙有4万余所,僧尼达300万人之众,占总人口的七分之一还多。当时频发的争战使得国力衰微,加之蝗灾、旱情等天时地理因素,致使国家土地和户籍登记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赋税得不到保证。当北周灭齐以后,为削弱佛教势力,武帝便召五百大僧人入宫,宣布废佛,下令僧尼还俗,并没收了寺庙的全部财产和土地。
或许,由于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学说,代表了的中国古老文化,且因其能相生相克,个中蕴含了朴素的自然唯物辩证法和丰富的哲理内涵,所以,当时朝廷对中国传统的道教并不敌视,随即,便铸行了意味深长的“五行大布”钱。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龙凤龟麟”乃“四灵”动物,然而,却唯有龟是真实存在的。致于为何将龟蛇合体称之为玄武,并视之为神奇灵物呢?《礼记•曲礼》中有云:“行前朱鸟而后玄武”;汉代蔡邕曰:“北方玄武,介虫之长”;洪兴祖补注:“玄武谓之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后汉书•王梁传》中说:“玄武水神之名”;李贤为此又注:“玄武,北方之神,龟蛇合体”。
汉代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四种动物的图形,作纹饰来制瓦当极为流行,被称之为“四灵纹”。尤其在民间对其的运用更是广泛,主要表现在家用器皿,如:铜镜、漆器等各种工艺品,以及石刻和建筑砖瓦的装饰上。其中,青龙的方位是东,代表春季;白虎的方位是西,代表秋季;朱雀的方位是南,代表夏季;玄武的方位是北,代表冬季。这无疑是先民们智慧的结晶和对华夏文明的又一贡献。

(两枚五行大布之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