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载于《钱币》报2014年12月上旬,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钱币》报,转载于中国集币在线(http://www.jibi.net/),谢谢!
再过三月,就是圆明园罹难154周年纪念日,值此看到上海造币厂制作的圆明园银章,眼前不禁晃动着英法联军肆无忌惮地把古董文物抢劫一空,然后把圆明园变成灰烬的情景。
火烧圆明园的切肤之痛,从此嵌入了国人心底,流淌在华夏文化的血脉里,成了中国历史永不泯灭的记忆。
在内心深处,我把此章当作中华民族耻辱的警钟,耳边长鸣,我写出如下文字,也当作我一介黎民对圆明园罹难的追思。
一、圆明园银章重量2盎司,直径40毫米,由上海造币厂张春晔、董慧珍、赵樯三位大师设计雕刻。
银章正面的图案,上方的中式景观为圆明园《四十景图》局部,下方为海晏堂及喷泉的十二兽首。银章背面图案为西洋楼远瀛观大水法遗迹,取材于郎世宁当年之铜版画,原作现存于法国。圆明园银章的图案,选用了圆明园最具代表之景点,画龙点睛,由此可见作者构思独特,慧眼识珠。
《四十景图》是由乾隆时最著名的宫廷画师唐岱、沈源、冷枚等历经11年绘制而成,所绘建筑、泉石等景观,均为写实风格,画成之后,由乾隆御笔题诗,由工部尚书汪由敦书写,四十景各自独立,一景一诗,装帧成册, 1860年圆明园罹难时被法国军官杜潘上校掠走,如今原件保存在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并被盖上了该馆的馆藏印章,堂堂中华文化艺术瑰宝,竟成为法国的“国宝”。
十二兽首是乾隆时期的郎世宁设计,用红铜铸造,分列在喷水池两旁的人身石台上,每个兽首就是一个喷泉机关,每到一个时辰,相应兽首口中就会喷水两个小时,正午时则一起喷水,景象蔚为壮观。
郎世宁,这位意大利米兰人,在中国生活长达五十多年,历任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宫廷画师,官至三品,擅长肖像、花鸟、走兽,他的绘画作品均以中国的人和事为题材,洋溢出浓厚的中华文化元素,尤其《花鸟图》、《十骏犬》、《聚瑞图》、《八骏图》、《万树园赐宴图》等被誉为传世名画,其作品被众多博物馆收藏,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火烧圆明园时,这些兽首被侵略者掠夺而去,沦落他乡,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浮出水面,后来陆续出现在拍卖会上,价格高昂,竞拍激烈,用钱相搏,国内外众多媒体不禁惊呼,连篇累牍地报道,牵动了国人的心。
2009年2月,佳士得在法国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的鼠首和兔首,引发华人世界的抗议狂潮,国内组织了近百人的律师团赴法抗争,但终究没能阻止拍卖。中国商人蔡铭超以3149万欧元(约2.8亿元人民币)的天价竞得,但之后他拒绝付款。
其实蔡铭超只是不甘心中华珍贵文物被拍卖,便参加竞拍进行搅局。
如今,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有七个先后回到祖国,叶落归根,融入本土文化的大家庭中。
目前尚有五个兽首象天涯游子,不知飘零何处,不知是否完好,但愿能早日有它们的消息并得以回归,以解民族心结。
沸沸扬扬的圆明园兽首海外拍卖、最后回归的国宝,唤醒了国人的爱国热情,如今在银章上再现,衔接了民族情结,拨动了文化弦音,让圆明园更清晰地重现在国人眼前,还原它凝重的、恢弘的历史。
二、说起圆明园,离不开康熙大帝。
康熙大帝文韬武略,治国有方,喜习武,善射骑,一生戎马,平三藩、收台湾、开疆土、重农垦边、治河利民,兴文尊儒等,在位六十余年,奠定了大清王朝兴盛的根基,使得康乾盛世长达百余年。
康熙晚年结束戎马生涯,下旨修建皇家园林,题名圆明园,一为避喧听政,二为清修颐养天年。
康熙之后,雍正、乾隆大肆扩建,嘉庆、道光、咸丰不断补充修缮,倾全国之力,集无数能工巧匠,移山缩水,历经一百多年,终于形成占地约5200亩的中国有史以来最宏伟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继承了中国几千年优秀的建筑艺术,把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融入其中,既有宫廷的富贵华丽,又有江南水乡的婉约温情,同时,也吸取了欧洲建筑风格,集天下园林艺术之大成,堪称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顶峰之作。
建园之初,是作为宫廷休闲娱乐,赏山乐水,但建成之后,几代清帝见此美景,不禁龙颜大悦,流连忘返,于是,干脆长期园居理政,圆明园成了大清帝国的政治权力中心。天子在这里签发的每一道奏折文书,都维系着帝国的江山社稷。
爱新觉罗氏原本是北方游猎民族,生活环境异常恶劣,养成他们放荡不羁的粗粗犷性格,但当他们入主中原后,感受到汉族农耕文化细腻、内敛、柔韧的魅力,所以,对汉族文化青睐有加,大肆收罗历代精品文物,并开明地吸收、融合、继承、发扬汉文化,制作出很多精美的艺术品,尤其是家俱、瓷器,很好地吸收了前几个朝代优秀的人文内涵和先进精湛的技艺,使大清王朝成为中国家俱、瓷器集大成时期。
大清帝国把自己制作的和搜罗到的历代奇珍异宝,大量储藏在圆明园,造册登记,专事管理。
再加上圆明园的建筑,本身就是一座艺术精品,所以,整个圆明园就是一座艺术宝库。
三、康乾盛世,长达130年,乾隆末期,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1/3,是当时世界第一强国,在这种情况下,这个长辫王朝便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妄自尊大,殊不知,此时西方发生了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猛发展,这场革命最终改造了整个旧世界,而大清王朝却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失去了进入工业文明的大好时机。
邓小平指出:“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
由于大清朝廷体制腐败,奢侈至极,贪污盛行,国库日益空虚,社会矛盾凸现,注定了这个长辫帝国滑向衰败。
康乾盛世,落日余辉。
咸丰驾驭着已经航行二百余年的千疮百孔的大清破船,艰难地向前行驶,只是,他已是无力回天了,外忧内患,从此大清帝国便成了风雨飘摇的王朝。
落后便要挨打。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长驱直入,扑向圆明园,烧杀掳掠,三天的熊熊大火,让一颗灿烂的华夏明珠变成灰烬,几百生灵成了冤魂。
殒落的帝国。
野蛮的抢劫,把中外罕见的艺术宝库中数不清的文物被抢劫一空,拿不走的被毁坏,如今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无数,不少流落在世界各地。
后人粗略统计,圆明园流失文物超过150万件。
文明之殇。
圆明园,它见证了大清帝国的荣辱兴衰,如今,它已没有当初的辉煌,只有斜阳荒草,断壁残垣,静静地望着大清帝国越走越远,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中。
清末谭延闿望着圆明园破落的遗迹满怀伤感:于瓦砾想见亭馆,于芒苇想见湖沼,于荆榛想见花树。
李大钊在凭吊圆明园时也吟道:
玉阙琼楼委碧埃,
兽蹄鸟迹走荒苔。
残碑没尽宫人老,
空向蒿莱拨劫灰。
光阴来来去去,历史浮浮沉沉,沧海桑田,倏地换了人间,但无法抚平火烧圆明园在中国人心中的伤痕。
长歌当哭。
四、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曾经照耀四方,四大发明,曾经惠及世界。
我们的历史,曾经是那样辉煌------强汉三百余年,四夷无不慑服,盛唐歌舞升平,国泰民安,大明疆土辽阔,远洋舰队,令人惊叹,即使到了清朝,也曾经出现过康乾盛世,只不过,咸丰之后的昏君,不思进取,固步自封,奢侈空国库,腐败乱朝纲,又尤其慈禧策划“祺祥宫廷之变”,实施垂帘听政,把持朝廷权力四十多年,昏庸、腐朽、专横、残暴,对外卑躬屈膝,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签约,对内镇压百姓,民不聊生,至此,大清帝国气数已尽,无力回天。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圆明园是最好的课堂,它告诉我们,国之大计,如逆水行舟,不进即退,只有励精图治,强国富民,屹立世界民族之林,才让四海慑服,否则,落后就要挨打。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出文明进程的坎坷,照出芸芸众生相,它告诉我们,历史是人民创造的,统治者唯有廉政清明,鞠躬尽瘁,以民生为根本,以富民为已任,以强国为目标,方是智者,方能在民族历史上英名不朽。
温故而知新,圆明园银章的发行,给收藏者送来了一份厚礼,与其说用新颖的构思、精湛的工艺回忆民族建筑的精华,不如说是使厚重的历史在这里停留、凝固,让我们的民族永不失忆,激励我们为民族的强大而努力。
厚重的历史,厚重的圆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