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世界遗产——武陵源金银币》背面图文的研究 |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3年9月19日发行了《世界遗产——武陵源金银纪念币》,又于2010年6月30日发行了《世界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金银纪念币》。截至2010年8月,我国先后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有40处。这些“中国人的骄傲”虽然有一部分曾在中国现代金银币上亮相,但都没有在金银纪念币币的背面刊“世界遗产”中文字样。迄今为止,只有上述两套金银纪念币币背面刊有“世界遗产”中文字样。从两套金银纪念币的发行时间看,武陵源金银纪念币应该是“世界遗产”系列龙头,武当山古建筑群金银纪念币应该是第二。
一. 武陵源金银币背面图案和文字 1992年,根据自然遗产遴选标准N(ⅲ),武陵源风景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也是我国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的自然景观。 武陵源风景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武陵山脉中,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和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组成。为向世界人民展示武陵源的自然景观,推动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国人民银行于2003年9月19日发行了“世界遗产——武陵源金银纪念币”一套共3枚,其中金币1枚,银币2枚。这是我国首次发行以“世界遗产”为主题的金银纪念币。 背面图案和文字如下: ![]() ![]() ![]()
二.世界遗产——武陵源的代表性风景跃然金银币上 1.金鞭岩 1/2盎司金币背面图案为武陵源代表性风景——金鞭岩,并刊“世界遗产武陵源——金鞭岩”中文字样。金鞭岩位于张家界森林公园内,是武陵源最著名的石峰之一。它拔地而起,气势雄伟,相对高度350米,仿佛一条插于地的金鞭,相传它是秦始皇赶山填海留下的金鞭。 2.御笔峰 第一枚1盎司银币背面图案为武陵源典型的自然风光——御笔峰,并刊“世界遗产武陵源——御笔峰”中文字样。御笔峰——坐落于天子山自然保护区深谷之中,三座石峰陡峭如削,直插云霄,峰顶青松屹立,整个山峰远望如一排倒插的毛笔,故名御笔峰。 以上两枚(1/2盎司金币和第1枚1盎司银币)金银币背面图案和中文字样 ① 图文相符,美轮美奂; ② “世界遗产”中文字样金银币背面上呈现,突出了主题的设计既主题图案为武陵源——金鞭溪,武陵源——御笔峰,向世人展示了世界遗产——武陵源风景区的自然美景。 但上述两枚金银币背面所印中文字样中的标点符号“——”连接号(约2毫米占一个字的位置)的使用位置有待商榷。若只刊“武陵源——金鞭岩”、“武陵源——御笔峰”则应该是正确的。若在“武陵源”前面刊“世界遗产”这四个字样,那么“——”连接号应放在“世界遗产”和“武陵源”之间即“世界遗产——武陵源金鞭岩”、“世界遗产——武陵源御笔峰”。武当山古建筑群金银币背面所印“世界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中文字样,此币上连接号的使用无疑应该是正确的。 三.世界遗产——武陵源与土家族风情 第2枚银币背面图案为土家族风情——摆手舞,并刊“土家族风情”中文字样。①就银币自身背面图案和文字来说,图文相符。②就发行这套金银币的主题而言,“世界遗产”中文字样未能在银币背面上呈现,连“武陵源”三个字也没有了。 土家族是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主体民族。土家族人热情好客,吃苦耐劳,能歌善舞。摆手舞,八宝铜铃舞等是土家族独特的民族文化。跳摆手舞的男女土家族青年周围饰的土家族传统织锦花图设计,表现了武陵源风景区土家族以花为媒,以舞蹈表达爱情的传统习俗,突出了该地区的民族文化风情。 由此可见这枚银币背面图案(图文)设计单就这枚银币本身而言没有问题。我们知道武陵源呈现给世人的是世界遗产中自然遗产的自然景观,而不是民族文化风情。将这枚银币作为“世界遗产——武陵源”这个主题来发行,可以说这枚银币背面图案设计偏离了“世界遗产——武陵源”这个主题。或者说这枚银币未突出主题设计即(图)文不对(主)题。如果不是那为什么在银币背面不刊“世界遗产——武陵源”中文字样?还是漏刊“世界遗产——武陵源”中文字样?还是不能刊?! 严格来说,世界遗产武陵源金银币(1套3枚)背面都应刊“世界遗产——武陵源”中文字样,这样既突出了主题,又和谐统一。现有1金1银币刊“世界遗产——武陵源”中文字样,而第2枚银币又不刊“世界遗产——武陵源”中文字样。由此判断这枚银币背面图案主题设计是不正确的或是错误的。由设计错误而造成银币的错误,应是真正意义的错币!(有文说设计上正确制造过程中出现错误而产生的币属残次币)。 本着维护“国家名片”形象这一精神,笔者对武陵源金银币背面图文作了上述分析研究。若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教。 供稿:深圳中泉钱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