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末倒置的权钞钱 |
纸币,又称钞票,其只是一种代替金属铸币流通使用的货币符号。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需要依靠国家强力推广使用。然而在元代末年却反其道而行,发行了一种圆形方孔的铜钱——“至正之宝”权钞钱,用本身有价值的金属铸币来代表本身没有价值的纸币参与市场流通。以钱权钞,以虚代实,本末倒置,成为中国货币史、乃至世界货币史上的罕见特例,令人不解。
我国古代从周秦到唐宋,流通货币一直是以金属铸币为主。宋代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元代则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纯纸币流通制度,以行用钞票为主,长期、广泛、大量地发行和流通纸币。元代先后发行流通“中统元宝交钞”、“至元通行宝钞”、“至正交钞”三种纸币,这些纸币以白银为本位。起初元朝政府对于纸币发行是比较谨慎的,有多少现银准备发行多少纸币,凭钞票可以向政府兑换白银,因而币值比较稳定。当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中国,见到小小的一张中统钞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商品,大为惊叹和羡慕。但是好景不长,由于钞票的发行量越来越大,白银准备不足,钞票的购买力江河日下。至元朝末年,由于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加上各地灾荒频起,国库空虚,财力艰维。元朝政府饮鸩止渴,通过滥印钞票解决财政危机,结果造成恶性通货膨胀,民间视交钞如同废纸,物价暴涨十倍,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激化了社会矛盾,从而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元末农民大起义,元政权走向崩溃。当时有一首无名氏所作《醉太平》小令真实记录了这段历史:“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制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可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 由于纸币不断贬值,老百姓不接受钞票私下流通使用铜钱,于是铜钱又逐渐恢复了合法的地位。元顺帝至正年间,江西吉安铸行过一种“至正之宝”铜钱,用金属铸币来代表纸币流通,称为“权钞钱”。该钱正面钱文为“至正之宝”四字,钱文俊逸潇洒,传为元代江浙参知政事、大书法家周伯琦所书。背面穿口上有一“吉”字,系纪铸地“吉安”或“吉州”,即吉安路治所庐陵(今江西吉安);穿口两侧有“权钞”及纪值文字“伍分”(或“壹钱”、“壹钱伍分”、“贰钱伍分”、“伍钱”)字样。纸币只是价值符号,其本身并无价值,而用金属铸币来“权钞”,代表纸币流通,从理论上讲是说不通的,实在令人费解。我们认为,“至正之宝”权钞钱的铸行,一方面说明元代建立的纯纸币流通制度,以钞票为流通本位货币,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两侧纪值文字虽是“权钞”,实际上是“权银”,是对白银作价,指一枚钱可以折多少银两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