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载于《钱币》报2014年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特刊,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钱币》报,转载于中国集币在线(http://www.jibi.net/),谢谢!
盛唐前期“饮中八仙”中的第一知名人物,唐代文学家、诗人、书法家的身份资历兼而有之,与李白、李适之等人世谓之“醉八仙”。出生地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仙寿享年86,耄耋之人中可称豪饮之狂士,既便在今日医疗事业发达的今日中国,如此高寿也是不可多得之选。
贺知章早年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唐武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中乙未科状元,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晚年尤纵崇信道教。代表文学作品,以《回乡偶书》、《咏柳》等数阕诗文名篇,传扬后世,名垂文史。
贺知章生性旷达豪放,善谈笑,好饮酒,又风流潇洒,当时贤达皆倾慕之。他遨游里巷。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又善草隶书,好事者供其笺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他的人生修炼,当能在识才、辨才、爱才方面颇具慧眼识珠,因此他和李白一见如故、倾盖相交,成为好朋友,并把李白引荐给唐玄宗为官,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而对李白而言,知音难得,能够在自己成名之前,一眼就看出自己超群出众诗才的人中,贺知章还是第一个。李白得遇其人,自是天意昭昭不可埋没之意。贺晚年放荡不羁,自称“四明狂客”,又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常与李白、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饮酒赋诗,时谓“醉八仙”。大诗人杜甫的著名诗篇《饮中八仙歌》中首屈一指第一个夸的就是这位文豪酒仙:“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贺知章暮年看淡红尘,上表奏明皇上,请求恩准他回乡当道士。唐明皇准许了他的请求,玄宗御制诗以赠,皇太子率百官饯行。像贺知章这样官场上善始善终,由皇帝亲自出面召集百官为之饯行,并且还写诗相赠、以壮行色,实乃中国文坛史上的一次千古奇观,个中罕见。
贺知章铜章的创意,从构图上,创作主题意图清晰,作者很好地掌握了贺知章一生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生轨迹。因此在整体布局上取舍有度,画意情趣和内容既无遗漏亦无缀笔。铜章正面图案中的布局,贺知章的肖像形象不是单独出现,也不是简单的构图排列,而是和形似壁塑上的人物——贺知章手握毛笔的狂客形象、“金龟换酒”图及背景为贺知章现留绍兴宛委山南坡的“龙瑞宫记”摩岩石刻遗迹相结合,图案之间高下错落,构成一壁,自成格局,各逞形态。底面做粗糙的肌理状物,间杂交错,斑驳陆离,或凹或凸,或挂或流,以泥塑的格调处理的肌理不拘定式。如此勾勒,显然是意在铺陈陵谷沧桑,恒古岁月、古意朴拙的诗画语境,既使之出现幽远深峋之状,又使人们欣赏体味中怀有几许淡淡的神往。
正面图案的构图区划工于模拟,改变了常规画法代之而来的空间的体验,即在传统艺术框架之内,强调创作人的个人的精神和个性,以及风格的局部变化。当然这离不开很好的人文艺术史的艺术训练,即在绘画的框架内部将传统绘画做出新感觉,自然而然地表达艺术的随机性和情境场合间的更为有机协调的结合。
常服旧时衣冠,难免有限制了其更上层楼的气概。如果对创作客体的认知能力和语境的转化能力不够,在大块面结构的雕画上就会顾此失彼。例如我们现在看上去的衣纹的处理就极易被忽略。而恰恰相反,作者在正面图案表现这位狂客手握毛笔,如腾云驾雾、飘飘然之酒后醉态的形象上下足了工夫。大肆刻画,其中尤以衣纹的处理颇为放纵阔达,映衬狂客身后飞扬的飘带也益发张扬跋扈,不如此突出表现的“狂”之一字就无处着力发泄。通过衣纹的长短、起伏、深浅、聚散、抑扬等变化,构成狂客之所以“狂”的飘逸,随之而来,雕画的旋律之美自如地洋溢其中,而不显丝毫的牵强刻意。衣纹的起势与落势的着重表现,来自生活中的写实体验,美在自然随性;衣纹的交叠、走线流畅谐趣,以及衣纹的虚实和布局上都照顾到狂客的性格的表现,造型贴合唐时文人热衷的生活情态,刻画上有意侧重狂客狷介倜傥的精神层面。不妨揣测一下作者的图中之意,在这层的描画中,借重了与贺知章有知遇之恩的醉八仙中那位诗仙巨擘的情调的表达,那份与生俱来的“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恣肆汪洋般的狂狷情态。
背面图案取材于贺知章名诗“回乡偶书”而创作的场景,画面上的老翁老态臃肿,小童活泼可爱,手拿皮弓或牵着兔子灯,由此引发人们对儿时的回忆。有人说走进绍兴,就好比走进了一轴民俗风情画,一城粉墙秀黛瓦,乌篷船欸乃声中枕河人家的水城格局,淅淅沥沥飘洒着江南的千年风雨,老街隐深巷,社戏传古韵,红莲戏白藕。那越剧穿透烟雨的小调咿咿呀呀丝丝拉拉的委婉、绵长……一踏上古越之地,人就在片刻之中迷失在一段段历史的烟云之中。背图在人物的身后描绘的就是这带有文人情结的如梦似幻,两侧旧时传统的百年商贾店铺、餐楼馆舍错落,竹丝老台门、乌黑黝亮的柱廊、棕色油漆为基调的绍兴传统民居住宅,集中反映了绍兴的传统建筑特色与民情风俗,使古城更添几多历史古韵和文化内涵。刻画略感不足是人物比例有失工稳,缺少的恰是古代画卷中那种古意人物的画法,失了些许古趣。个人感觉应与主题相谐,方不失稳妥。写实有些过于平面化,泛泛无新意,缺乏相应的想像空间。记忆中,以水乡传统民居为主的绍兴城内,有很典型的“一河无街”格局的仓桥直街历史街区,既然是绍兴,好似少了河道两旁以水乡民居为主的描画,就好比饮绍兴老酒少了茴香豆的佐拌,怀古中也就欠缺了一份脑际空明时的回味如甘。